1月25日,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以下簡稱“音集協”)的第二次權利人大會通過了《全國卡拉OK著作權使用費分配方案》,這意味著作為音樂權利人將首次得到大規模的版權使用費。本次可供分配金額1.2億元,是2007年1月至2009年第三季度的收費總額。分配方案一出,分配比例、細則等引起各方熱烈關注,業內一致認為,這是國內版權工作打的一個大勝仗。
權利人自籌資金3.6億元為音集協開路
根據音集協提供的數據,2007年開始,音集協已在26個省份啟動卡拉OK版權許可工作。截至2009年12月31日,音集協共取得授權歌曲83686首,向大約3000家卡拉OK經營場所頒發了音像著作權使用許可證。音集協副會長、總干事王化鵬介紹說,自2007年啟動卡拉OK版權許可工作以來,國內卡拉OK經營業者版權保護意識逐漸提高,支付版權使用費者不斷增加。2007年僅收到版權費626萬元,2008年收到4678萬元,2009年前三季度收到6778萬元,本次可供分配金額1.2億元。
此次形成的分配大方案是,刨去繳稅,繳納娛樂場所陽光工程占利潤的8%,剩余利潤的50%在音集協和天合公司之間分配,音集協的管理成本包括協會運營成本、維權成本、宣傳成本、曲庫建設、許可、稽核等成本,為23%。受協會委托,提供版權使用費收取服務的天合集團的服務費占27%。另一半利潤中,唱片公司占60%,剩余40%由音著協代向詞曲作者分發。
這個分配比例一出,網上一片嘩然。一些專家認為,音集協收取管理費用,是協會內部的“愿打愿挨”。不過,音集協只是權利人的代理人,抽取50%的比例太高,“畢竟它不屬于產品的創造者,我認為收取30%較為合理,這也符合出版行業銷售成本在20%-25%的行規”。據悉,為了推進音像版權工作,權利人自籌資金3.6億元,用于音集協的運作,這次公布的利潤相比于其投入,令人大跌眼鏡。聯系到以前一些詞曲作者質疑音集協收賬不分賬的事件,總會讓“陰謀論”者形成種種不公正的揣測。然而,記者了解到,目前唱片工業協會各理事單位對音集協的工作卻均表態支持,他們認為,大家不應該把著眼點放在分配比例上,而應該從更高層面去認識這件事情,畢竟音集協在成立短短一年就取得這些成績,堪稱中國音像版權斗爭的重大勝利。
民間“討薪隊”之路
作為理事之一的竹書文化,代表業界同行即權利人對最后公布的這套大分配方案很支持。北京唱片工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沈永革說,從長遠角度看,大分配方案中,音集協和天合公司所占的比例有點偏高,但在初級階段是可以理解的。在總體支持的情況下,唱片公司還將和音集協總體協調,以求更公正完善的分配細則出臺。唱片工業委員會理事會近期還將確定,各唱片公司之間怎么分配既得利潤。而在負責制訂分配細則的13家單位構成的理事會中,唱片公司占了7家,也就是說,對細則的制訂唱片公司有發言權。
“一個人改習慣是挺難的,讓吃慣了‘免費午餐’的卡拉OK繳費更困難”。沈永革感嘆道。負責為權利人聲張權利的目前國內就兩個單位,音著協和音集協。音著協走的是傳統的老路,給卡拉OK企業發了若干年的“收費通知”,對方不給也沒辦法組織力量去制裁他們。音集協在獲得民政部的身份許可后,因為受制于經費和人力等原因,只能聯手社會力量,尋找天合這家公司做伙伴去催繳版權費用,從3年的運營結果看這種模式是可以繼續走下去的。
從卡拉OK的運營情況看,全國已經有了上百萬間包房,是個龐大的產業。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10萬家卡拉OK,但繳納版權費用的只有3000家。相比于龐大的產業,比例還是極其微小的。音集協委托的天合集團公司在全國的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子公司,員工總數達到450余人,其中26個子公司已經正式啟動了收費工作。同時,為有效推動收費工作,音集協先后在18個省市就卡拉OK侵權提起了160多例行政投訴、800多例民事訴訟。天合公司在開展收費工作時,充分感受到類似民工討薪的待遇,極端的還有被打、被侮辱的遭遇,遇到采用非法手段的卡拉OK,還要聯合當地執法部門的力量。碰到不愿意配合的相關部門,還要投入人脈成本。運作成本在初期來看肯定是很高的,討薪之路可謂充滿艱辛。
一些唱片界人士認為,從8年前的卡拉OK版費“催繳令”風波,到經營場所與著作權管理機構的對峙,社會關注的焦點也從版費“該不該繳”、“怎么繳”、“繳給誰”、“繳多少”,一路進展到現在的“怎樣分配”、“分多少”,說明我國的版權保護機制在逐步健全。關鍵是權利人已經看到曙光:勞動的成果終于可以獲得回報了。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