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網購平臺沒有“打假”權利
在網絡打假團摩拳擦掌的同時,作為“被打方”,國內一些知名網購交易平臺也有自己的苦衷。
“交易平臺的確有自律和監管的義務,但從法律意義上講沒有‘打假’的權利。”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姚歡慶表示。
記者了解發現,淘寶網的無奈確實如此。因為一定需要有品牌所有企業或執法部門提供的法律文件,淘寶才能參與打假。
“打擊網絡假貨的根源不該僅僅依靠網上零售平臺自身實施的各種打假的方法,而在于從根本上破除假貨的現實渠道,因此,更應該從線下的制假源頭開始打擊,必須要有工商、公安以及假貨生產地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才能獲得切實成效。”有分析人士指出。
法規滯后導致監管“真空”
早在去年,北京工商部門曾率先試水推出新政,要求網上開店也須到工商部門申領營業執照,相關爭議和討論隨之如潮水般涌現。最終網上開店需領執照的建議不了了之。記者獲悉,其實北京這一政策也并非強制性規定。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像廣州、上海一樣,賣家在網上開店鋪,搞經營,無須到工商部門注冊登記,這是一個真空。一旦發生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發生欺詐行為,工商、質監等市場監管部門即使介入進行監督管理,也常常苦于找不到對象而無法協調、處理。從買家一方而言,網上購物后,大部分沒有交易憑證,如果通過打印機打印交易憑證,從法律角度,目前也不能作為證據保全,相關部門乃至司法機關很難以此作為處理依據,因而權益得不到保障。
也有專家認為,在網絡渠道上,由于每一筆交易在技術平臺上都有記錄,意味著每個售貨者的信息都是有跡可循的,工商、公安只須根據線索順藤摸瓜,就能最終打掉線下的制假窩點。但是業界目前普遍的觀點是,網上購物尚無法律法規規范,作為依法行政的工商部門,沒有法律依據也不可能隨意作為,以致網上購物形成法律真空地帶和監督管理缺位現狀。
-建言:先立法再擴大網購監管
對于網上購物存在的問題,網購行業知名網友“飛雙”建議,最根本的對策是立法立規,建立一整套規章制度,輔之以先進的技術手段,從各個方面予以規范。首先,運用現有法律法規加強監管。網上購物中,買家賣家具有合同雙方關系,交易過程是一個合同要約、承諾的履約過程。建議有關部門制訂具體政策或司法解釋,規定網絡平臺商有義務對交易過程電子數據加以保全和管理,以此作為間接證據,并規定其僅適用于網上購物爭議糾紛處理的依據。
其次,發揮電信部門管理職能。網上購物的基礎是網絡,而網絡的基礎則在于空間的大小和速度的快慢。建議電信部門加強與涉及網上購物投訴處理部門和組織的信息互通,對于嚴重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采取技術措施,限制其網站(平臺)運行,迫使不負責任的網絡平臺商不得不建立解決投訴機制,加強對賣家的管理,更好地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易觀國際分析師曹飛則建議,推廣強制第三方支付方式。網上購物不安全性還表現為:買家向賣家匯款(通常是郵局、銀行)后,貨物收不到,再追查時,賣家神秘失蹤。鑒于這類情況,建議金融管理部門在加大技術創新含量、規范操作的基礎上,推廣網絡平臺商強制使用第三方支付方式。與電信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加強信息協調溝通,對于不使用強制第三方支付方式的網絡平臺商不予以網絡注冊登記和ICP運營許可。
-相關鏈接:面對“黑客陷阱”要防范于未然
面對多如牛毛的網購欺詐手段,金山毒霸安全專家李鐵軍建言:
1.網購過程中一定要提高自身的網絡安全意識。一旦遇到需要輸入賬號、密碼的環節,交易前一定要仔細核實網址是否準確無誤,再進行填寫。
2.安裝專業的殺毒軟件,全面防護電腦安全,遠離病毒、木馬攻擊。(戴遠程蔡偉)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