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劉海濤:“那么將來如果身上帶著很多傳感器結點,我能對你的體溫、心電、腦電,對心跳、脈搏等身體參數進行監測,那么有沒有病情隱患,我把參數直接傳到你私人醫生的計算機里,他隨時監測你,到底會不會有問題,那么提前告知,你會有什么前期的病灶、先兆!
劉海濤告訴記者,隨著傳感網技術的發展與成熟,未來傳感網將和目前的互聯網、通信網組成一個更加龐大、復雜的網絡,那時候我們的生活方式也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革。
劉海濤:“今后我坐在家里頭,我通過計算機,通過手機我就能看到,我想去的這些旅游景點大致的風景怎么樣,我還能看到瀑布,聽到瀑布的水聲,我能感覺到那個地方溫度是多少,濕度是多少,氧氣濃度是多少,是不是空氣很新鮮!
你用傳感網以后,你布在農田里頭,我就知道這些農民施了農藥沒有,用了化肥沒有,用了多少,是不是在安全系數之內的,那我看到這個東西以后,我能夠追蹤我這塊菜的歷史,從種下去到一直成熟,到放在我家里飯桌上。
傳感網是一個怎樣的網絡?
“一切事物都是可以感知的”,這是劉海濤說的最多的一句話,他告訴我們,在未來的智能家庭里,會大量使用傳感網。比方說家里煤氣泄露了、電器發生故障了,或者有外人進入家里了,通過傳感網就可以將這些信息發送到我們的手機上,而且我們也可以通過這個手機,在辦公室就可以提前把家里的空調、電飯褒打開。在未來的智慧地球中,汽車可以實現無人駕駛,公文包會提醒主人忘帶了什么東西,衣服會告訴洗衣機對顏色和水溫的要求。說了這么多,確實挺讓人向往的。那這個傳感網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網絡呢?
傳感網也被稱為“物聯網”,是指將各種信息傳感設備,比如射頻識別(RFID)裝置、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裝置與互聯網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其目的是讓所有的物品都能夠遠程感知和控制,并與現有的網絡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更加智慧的生產生活體系。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劉海濤:“那么傳感網和物聯網的關系是,物聯網是從產業和用戶角度來說叫物聯網,從技術支撐角度來說,它叫傳感網,我覺得最恰當的叫物物互聯、感知世界,你反過來也行,感知世界,物物互聯,那么這兩個是最能夠代表傳感網的一個特點和它的定義的!
傳感網和目前的互聯網有著本質的區別。比如我們想在互聯網上了解一個物品,必須要通過人去收集這個物品的相關信息,然后放置到互聯網上供人們瀏覽,人在其中要做很多的工作,且難以動態了解其變化。傳感網則不需要,它是物體自己“說話”,通過在物體上植入各種微型感應芯片、借助無線通信網絡,與現在的互聯網相互聯接,讓其“開口說話”?梢哉f,互聯網是連接的虛擬世界,傳感網則是連接物理的、真實的世界。
劉海濤:“比如說我坐在這個地方,我能把我的眼睛、鼻子、耳朵、皮膚,把它延伸到我網絡覆蓋的地方,我從北京延伸到上海,我從上海我可以延伸到全球,是這個意思,你坐在這里能感知世界發生什么事情,現在互聯網的時候坐在家里頭,通過看新聞,看消息知道世界發生了什么,那么今后我是通過這種傳感網感知到世界發生了什么,它是個本質差別。”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