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如果沒有網絡寫手,網絡無法生存。雖然這個結論有點偏激,卻也道出了網絡對于寫手的依賴。
同樣,如果沒有網絡這個平臺,很多人就難以如此盡情地展示創作才華。網絡的便捷,催生了一個非常龐大的網絡寫手群體,“liubeiwozu”就是這個群體中的一員。他創作的小說,在網絡上匯聚了相當的人氣。
外人常常以為,網絡寫作較傳統寫作更為自由,作者可以隨心所欲地“想寫就寫”。liubeiwozu卻說,點擊率為網絡寫手所非常看重,讀者的喜好,往往影響——甚至決定網絡小說故事情節的發展和結局。
liubeiwozu并非職業網絡寫手,他也不愿意如此。他對記者說,他創作純粹是出于興趣,把它當成職業,就毫無樂趣可言了。
在業余時間,上網寫作是liubeiwozu生活中最重要的內容,因為“粉絲”們都在期待他的小說能夠快點更新。
業余,但很敬業
這樣的堅持并不容易。“從工作角度來說,自己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沒有閑工夫靜坐下來。從生活角度來說,自己上有老、下有小,柴米油鹽醬醋的瑣事大多得自己去處理。忙乎了一天之后,很難進入寫作狀態。”liubeiwozu告訴記者。
他說,凌晨五六時的時候,最易有靈感,對往事的感覺最敏銳,那些讀過的書也容易在此時發酵。“更重要的是,那段時間小孩正在酣睡,不會打攪到她。”liubeiwozu解釋。
天微微亮,liubeiwozu起床,不洗臉,直接打開電腦,一口氣寫完一段4000多字左右的章節——此時已是早上7時30分。把文字發到信箱里,琢磨一番,到中午的時候再發上網。有時候,靈感如野馬奔騰,就會忍不住提前發布與網友共享。
“某天清晨,我夢見自己跟當初在鄉村中學的女朋友吵架。醒來后,心里很痛很傷感,覺得不行,一定要寫出那份真實的感受。于是,打開電腦,敲起鍵盤。”liubeiwozu這樣解釋自己寫作的緣由。
去年9月以來,liubeiwozu在天涯論壇上發表的兩篇帖子:《一個1971年出生的師專生這些年的經歷》和《剩男英雄傳》開始大熱,“粉絲團”日益壯大。
“粉絲”遍布全球
在《一個1971年出生的師專生這些年的經歷》中,liubeiwozu使用了紀實小說的形式,書寫自己的人生故事。
小說主人公名叫“柳相公”,于1991年考上湘中地區某師專,1994年畢業后分配到家鄉兩峰縣的一所農村中學——花田中學(注:人名地名均為虛構)。在那里,他和同事“趙四美”經歷了人生的初戀,當地淳樸的民情,啼笑皆非的種種矛盾,以及湖南鄉村特有的景色,是這對青年教師戀愛的美麗背景。
然而,這個愛情故事并沒有美麗到底,趙四美調到城里,找了新的男友,兩人以分手告終。柳相公帶著對故土的又愛又恨——尤其是對愛情的失望,努力考研,考上了廣州某大學。再次經歷“由金色變灰色”的愛情故事,求學當中的種種困惑、種種努力,而后進入一家國有單位。故事到此戛然而止,出生于上世紀70年代的柳相公的這10余年經歷,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
然而,就是這個湖南青年的普通經歷,卻引來天南海北的網友們的津津樂道。對此,liubeiwozu也覺得有些意外。從陜西、四川、上海、北京,到新西蘭激流島;從就讀于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的博士后,到加拿大華人,每天都在關注這個平凡人故事進展的留言。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