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陳光標,一個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標哥”的慈善家,曾連續獲得中國慈善領域政府最高獎項——中華慈善獎,并獲得“中國首善”稱號。因為他樂善好施,特別是在去年汶川地震發生后,他帶領自己的120名操作手和60臺大型機械組成的救援隊千里救災,救回131條生命,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他“全國抗震救災英雄模范”,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他“道德楷模”,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他“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共青團中央、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民政部等單位授予他“全國十大杰出志愿者”、“抗震救災英雄志愿者”、“抗震救災先進個人”等一系列榮譽稱號。他還是全國71個市縣榮譽市民、36個市縣高級經濟顧問和51所中小學的榮譽校長。而今,他已經完成了從“中國首善”到“最具號召力中國慈善家”的跨越。
2009年4月24日,國內外社會各界期待以久的公益界盛事,“2009中國慈善排行榜發布儀式暨頒獎典禮”在京舉行。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光標繼2008年獲得“中國首善”稱號后,今年再獲中國慈善排行榜政府最高獎項“最具號召力的中國慈善家”稱號。主辦方介紹,這個獎項此前是沒有的,主要是針對陳光標先生在2008年度的特別表現,專家評審團一致認為,他應該獲此殊榮,以區別一般意義上的捐贈型企業家。
“我不可能保證每一年都做中國捐贈的第一名,但是,毫不避諱地講,我一定做中國慈善的第一人”,當你聽到這句話的時候,你就會徹底明白,很多人愿意用“個性”來形容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光標的原因,因為他做事總是與眾不同,主要體現在他做人“異常”高調,不管是做企業、還是做慈善。
作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陳光標有著自己獨特的慈善觀:做慈善沒有門檻,人人都可參與,大家都獻出愛心,社會就更加和諧。
當下,陳光標可謂是站在中國慈善浪潮最前端,他認為中國慈善事業需要解放思想,需要大膽地嘗試,大膽地闖。“現在中國的慈善事業,怎么做都不為過。”
以“光標”命名的全國性榜樣基金(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光標榜樣基金)的獲批設立,就是最有力的佐證。
高調行善的中國精神
很多企業家做人都很低調,就算捐了錢,也不大愿意弄出太大動靜,而陳光標卻不然,用他的話來說:捐款不在多少,任何時侯,獻愛心都不算晚,就算捐100元,也可以大聲地向世人宣布。
“5?12”地震之后,陳光標在災區連續呆了54天,并先后捐款捐物超過1億元,為救援災區竭盡心力。
汶川大地震發生兩個小時后,陳光標身先士卒,組織由推土機、挖土機、吊車等60輛重型機械設備和120名優秀操作手組成的搶險隊,千里馳援救災一線。
整個救災過程中,陳光標和他的救援隊冒著余震、泥石流和山體坍塌的危險,參與救災搶險,打通了通往北川、汶川和映秀的生命線,推出了映秀鎮的停機坪,在岷江邊修出幾公里的道路,為大部隊進入災區救援贏得了寶貴時間。
據了解,陳光標的團隊共掩埋遇難者遺體近萬具,救活了131人,其中陳光標個人救活14人,從廢墟里親自抱、背、抬出了200多具遇難者遺體。汶川地震發生后,陳光標給受災群眾共捐了785萬元現金、170噸大米,2300頂帳篷、2.3萬臺收音機、1000臺電視機、1500臺電風扇、8000個書包……
陳光標的義舉獲得了溫家寶總理的高度贊賞。2008年5月23日,溫家寶總理在災區遇見了陳光標。溫家寶總理握著陳光標的手說:“你是有良知、有靈魂、有道德、有感情、心系災區的企業家,我向你表示致敬。”
2009年春節前,他又帶領100多位企業家向災區送去3100萬元慰問金和近4000萬元物資。
“5?12”周年即將到來,陳光標這次的計劃是采購2000臺電腦送往四川支持教育,并啟動200萬元的“留守兒童”、“留守老人”基金。
每一次行善,陳光標都絲毫不避諱,他說:“做慈善,一方面是為了幫助有困難的人,而另一方面是渴望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影響更多的企業家,將這種慈善的熱忱傳遞出去。”陳光標如是說。“這是為了讓更多的富人也來做慈善。”
陳光標言出必行。這些年來,他幾乎每年都要組織上百名企業家到青海、陜西、四川等省欠發達地區考察、投資、捐贈,很多企業家都是在陳光標的牽線搭橋下,與當地結成了幫扶對子,為他們回報社會找到了出口。
提出慈善事業制度化的建設性意見
少年極度貧困的經歷和父母的諄諄教誨,使成功以后的陳光標總是竭盡所能去幫助別人。他開辦南京金威利電子醫療器械公司第一年賺了20萬元,就拿出利潤的七分之一——3萬元資助安徽的一個白血病患兒,第二年賺了60萬,又拿出利潤的半數——28萬元為家鄉修建了“陽光路“,無私幫助處于困境的老人及失學兒童。
如今,陳光標的事業也同樣不凡——致力于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經濟、從事廢舊拆除及可再生資源回收、加工和再利用。用陳光標的話說,再生資源利用行業就是一座正待開發的金礦。廢舊物資回收過來,經過加工處理以后又變成新的原料,這無需開采新的自然資源,而且采用新的工藝,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也可以降到最低,正可謂是變廢為寶,保護環境。陳光標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現在品相好一些的鐵礦石的含鐵量也不過百分之六七十,而且含有很多有毒有害雜質,在冶煉過程中容易造成污染,而拆除舊廠房、橋梁等獲得的廢舊鋼筋等可以直接回爐變成鋼水、鐵水,僅這一項就可以節約大量能源,更何況拆除下來的混凝土碎塊經過破碎加工后,可以生產出多種再生骨料代替碎石、石灰等建筑材料使用,何樂而不為呢?
在為自己帶來倍增效應的同時,陳光標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所在:“創造不止、回報社會”。 在陳光標看來,捐款捐物是一種慈善,而搞好環保,搞好循環經濟,造福社會和子孫后代也是一種慈善,他決心做一個慈善家,用多種方式報效社會。
曾經的陳光標也是悄悄行善,不顯山露水。而后來行善由低調轉為高調,是受他父親的啟發。2003年的春節,陳光標的父親告訴他:“為什么做好事要不留名呢?你應當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動帶領大家都來做慈善。靠你一個人,終究力量有限。”陳光標覺得父親的話有道理,于是開始“邊做邊說”了。
“這是為了讓更多的富人也來做慈善。”陳光標說。
當被問到企業家做慈善是否影響企業發展時,陳光標認為做企業與做慈善不矛盾,“這幾年我50%的時間用在慈善上面,50%的時間用在企業上面。通過我捐贈的數額就能看到,我捐贈的數額一年比一年多,這就說明,做慈善不但不影響企業發展,反而能促進企業發展,回報社會越多,社會對我的回報也越多。”
目前,江蘇黃埔公司已將慈善事業制度化,規定公司每年都要從凈利潤中提取一定的比例設立慈善基金,列出捐贈目標計劃表,專款專用。公司捐贈堅持雪中送炭的原則,定向在基礎教育、孤殘兒童、老少邊窮和突發災難四個方面。
陳光標慈善的步伐一刻也沒有停止,在這個即將過去的四月里,陳光標也是如此:月初,與著名主持人崔永元等風塵仆仆趕往新疆考察,捐贈了價值300萬元的課桌椅和100臺教學電腦。隨即趕回北京與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聯合舉行了“光標榜樣基金”成立新聞發布會,捐贈2000萬元啟動資金。4月3日,又隨同外交部領導赴云南考察、捐贈,在其后的8天時間里,走過昆明、大理、保山、怒江、大理、文山等地的村村寨寨,行程4000多公里,原本捐贈800臺電腦的計劃最后達到了1300臺,捐贈總額也由1000萬增加到了2000萬,這2000萬的捐助資金除了用在購買設備和維修基礎設施外,還將對云南6個縣的800—1000名教師、醫生、酒店服務員進行培訓。在云南考察期間,意大利發生地震,陳光標聞訊在第一時間就主動聯系外交部,向意大利地震災區捐贈100萬元,為此,意大利駐華大使謝颯還向陳光標發來感謝信以示感謝和表彰。4月20日,陳光標又赴湖南考察和參加公益活動,受到了中共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春賢的接見,張春賢書記高度贊揚了陳光標先生一直以來對慈善事業的愛心奉獻,對他幫助社會回饋社會表示贊賞和肯定。此行,陳光標又向百年老校湖南岳云中學捐贈200臺電腦,并對2007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衡陽李麗家庭工作室主任李麗和她的公益事業提供了捐助。
有記者對陳光標如此密集的慈善行程表示關切,陳光標只是淳樸地笑笑說:“只要能夠喚起更多人參與到慈善公益事業中來,我再累也值得!”
將慈善作為最大追求的當代儒商
“生活在人們尊敬中的慈善家,比孤獨地占有銀行存折上僵死數字的守財奴,要更偉大、更光榮、更快樂。”這是陳光標多年來行善始終不變的心態。他認為,做慈善最大的動力就是幫助別人能得到快樂。
“我今天做慈善,希望明天全世界就知道!”陳光標直言自己的慈善觀。
致力慈善事業十幾年,陳光標累計捐款捐物已達7.68億元,受資助人數達30多萬……高調做慈善的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大力弘揚,能打動更多的和他一樣的富人加入到行善的隊伍中來,帶動全天下有能力幫助別人的人以各種方式來表達善意。
把慈善事業當成此生最大追求的陳光標說:“‘比爾?蓋茨’比我有錢,但是我覺得我們做慈善的境界是一樣的。中國的慈善事業需要大力投入,我們怎么做都不為過。”
陳光標認為,在中國,想做好慈善事業,太難,因為我國的慈善事業目前還沒有完全社會化,很大程度上是官方的機構。陳表示,他最大的愿望還不僅僅是捐助款物,而是帶動更多的人支持慈善事業,讓更多的人去高高興興地獻出愛心。
陳光標聯合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成立的“光標榜樣基金”就是他最新的努力。陳光標說:“我們會派專人進行慈善捐助對象的調研,讓最需要幫助的人得到幫助,確保把錢用在刀刃上。光標榜樣基金每年接收到的捐款,除了少部分作為發展基金外,80%以上都要在當年使用出去,并堅持公開透明的原則,捐贈的錢用到了哪里,怎么使用,都會給捐贈者出具一份詳細的清單,同時也將定期在報刊和網絡媒體上公布,讓捐助者放心,讓群眾滿意。有人問我光標榜樣基金這個慈善事業能做多大。我只能說,現在我在盡我的所能,把光標榜樣基金在全國做到最有影響,讓老百姓最放心,讓愛心人士一想捐款馬上想到光標榜樣基金。這是我的最終目標。因為我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光標榜樣基金就意味著要創新,解放思想,把這個基金做成讓老百姓最放心的基金。”
陳光標為我們打開一扇門,這扇門是財富通向慈善通向愛的一條途徑。也許這樣的途徑還有很多種,但其里程都不會是短暫的。
“只有我們將希望一個接一個地傳遞下去,當慈善由企業家的個體意識的覺醒發展到群體意識覺醒的時候,財富才最終發揮了它應有的價值。”
這是陳光標終生追求的目標。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