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新一輪的太空熱潮將是人類重返月球,乃至于藉此登陸火星
記者/蔡如鵬
“蘇聯第一次實現了繞月飛行,第一次發射了月球著陸器和月球車,第一次用無人探測器從月球自動取樣返回,第一次拍到了月球背面的照片,他們還命名了月球上一半的地名;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的實現則是人類的偉大壯舉,它讓人類的足跡第一次踏上了另外一個星球。”
這是“嫦娥工程”月球應用科學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歐陽自遠院士在接受《航天員》雜志采訪時,對上世紀月球探測的評論。
近400年前,伽利略用自制的望遠鏡發現了月球表面的環形山,成為近代開始認識月球的第一人。此后的350年間,人類更多地仰望、猜想著這個距離地球最近的遙遠星球。
直到1957年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1961年,年僅27歲的蘇聯宇航員尤里·加加林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人類開始把觀察月球的視角一點點拉平,并且最終把人類的行跡刻印在它的表面。
迫于競爭的壓力,美國總統肯尼迪向國人許諾,要“在60年代結束前”把人類送上月球。
1967年1月27日,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的一次訓練活動中,“阿波羅”號太空艙內因電線短路引發火災,三名宇航員無法逃離,不幸遇難。1969年7月3日,蘇聯火箭在升空200米后,一個金屬部件因晃動而松脫,幾秒鐘后,這個裝滿燃料的2800噸龐然大物落回地面,炸毀發射場地。
但人類沒有因此而退卻。1969年7月20日,美國宣布成功登月?夏岬献罱K兌現了他的諾言,盡管付出了不斐的代價。三年后,“阿波羅”號飛船于1972年12月完成了它最后一次登月飛行。
據統計,從1958年到1976年,蘇聯和美國一共向月球發射了95顆探測器,但完全成功的只有42顆。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焦維新教授把這一階段稱之為“人類探月的第一個高峰期”。
“這個階段的探月有兩個特點:第一,政治色彩比較濃,多從政治競爭的角度考慮問題;第二,科學目標不是很明確!苯咕S新說,“當時,蘇聯在載人航天和月球探索方面都處于領先。美國人意識到太空競賽只有第一,沒有第二,于是提出了載人登月計劃。目的就是為了超過蘇聯。最終看來,蘇聯贏得了開始,美國笑到了最后。”
此后的16年間,探月進入了短暫的寂靜期。在此期間,人類沒有再發射一個專門的探月器,只有過幾次“順訪”。
至于出現寂靜期的原因,焦維新認為主要有三:第一,原來的政治競爭分出了勝負,沒有必要再爭下去;第二,經過長達18年的探測,獲得了大量的數據,科學家需要時間處理,在完成之前難以提出新的科學目標;第三,由于耗資巨大,美國放棄登月計劃,興趣轉向建造航天飛機,蘇聯則忙于搞空間站的研制,開始走上不同的太空探索方向。
1981年,航天飛機首度亮相時曾被譽為一項科技奇跡。但2003年,“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在重返大氣層時解體,讓美國人逐漸認識到載人航天飛機的缺陷。
太空歷史學家約翰·洛格斯登對美國《國家地理》雜志說:“航天飛機是一種超前的產物,充滿著阿波羅計劃的傲慢自大。最終,航天飛機時代會被看作是太空探索能力發展過程中的短暫過渡!
據悉,美國航天飛機將于2010年底完成為空間站運送部件的任務后退役。航天飛機時代的結束意味著近地太空探索的暫告段落,新一輪的太空熱潮將是人類重返月球,乃至于藉此登陸火星。
作為替代,喬治·W·布什總統在2004年出臺了新的“太空探索計劃”。即到2020年時,要讓美國宇航員重返月球建立永久性的基地,并最終把宇航員送上火星。這可能會在20年內完成,預計將耗資2170億美元。
為此,美國宇航局已開始建造新的航天器——“獵戶座”,它計劃于2018年開始登月之旅。
很快,英國、德國也公布了自己的第一次月球探測計劃。日本則計劃2011年實現月球軟著陸。印度宣布2008年發射繞月探測衛星。俄羅斯也不甘示弱,計劃2009年發射繞月探測衛星,還有巴西也要探月。
此時,中國的“嫦娥一號”,也將中國送至新一輪探月隊伍之中。但與上世紀的探月熱潮不同,焦維新認為這一輪熱潮的科學目的更加明確。
“重返月球是在新的技術條件下,重新對月球進行整體性的探測,這些技術包括新的運載技術、新型飛船和高級探測技術!苯咕S新說,“重返月球不光是取回一些樣品,而是要對月球進行深入的研究。同時開發和利用月球資源,建立月球基地,以月球為跳板逐步開展深空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