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國內中小企業生存狀況遭遇寒冬。為擺脫困境,眾多傳統的中小企業紛紛向電子商務靠攏。與此同時,與電子商務相伴相生的電子支付也遇到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據數據顯示,中國電子支付市場交易規模在2008年接近3000億元人民幣的規模,年增長率近200%。
與此同時,未來增長的趨緩、欺詐手段的花樣翻新、潛在的安全風險、監管的缺失和盈利模式的模糊也使得電子支付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高速增長的背后預示著什么?電子支付存在的安全問題如何解決?
增長181%!
“我現在好像不大用現金了,坐車刷一卡通,購物刷信用卡,上網買東西、交電話費、水電費,用的都是網上銀行”在一家國企工作的張小姐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我每個月現金也就會用掉幾百,但是信用卡賬單可能要幾千。”張小姐說她錢包里的現金從未超過300元,但各種銀行卡卻有五六張。
從某種意義上說,張小姐算不上前衛一族或者新新人類,因為像她這樣,在日常消費中以刷卡、網銀等電子方式支付的金額遠遠超過現金的人絕對不是少數。“我身邊很多同事朋友都是這樣。”她說。
實際上,從網絡購物、電子商務,到網上轉賬、還貸、繳費、買保險,再到網上訂機票、訂酒店電子支付在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并不是太多人知道,深圳一位招商銀行客戶通過“一網通”完成第一筆300元的網上支付,僅僅是十年前的事情。
張小姐的生活常態和個人感受得到了相關數據的有力支撐。根據今年年初艾瑞咨詢發布的《20082009年中國網上支付行業發展報告》,2008年中國電子支付使用規模已經達到了2743億,較2007年同比增長181%,成為互聯網發展最快的行業。更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是電子支付連續第四個年頭保持三位數百分比的同比增長。
“去年電子支付這種突然間的大幅增長是一個‘異態’發展,這個增速大大超出了很多業內人士的預期。”艾瑞咨詢分析師蔣李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其主要原因是來自于兩方面的助推,一是網絡購物的高速發展,二是航空客票網上訂購的超常增長。”
但是,發展增速方面的預測就沒有那么樂觀了。根據艾瑞的預測,即使電子支付因高效低價等原因可能會得益于經濟危機,但是2009年的年增長率可能會回落到100%左右,之后會逐年遞減,到2012年年增長率可能會遞減到20%左右。
這意味著,與2008年181%的增長率相比,電子支付的增速將以9倍速度下跌。
這種增長的回落,蔣李鑫認為主要是由于新興行業的開拓將會相對有限,以及滲透率在到達一定程度后會出現比較激烈的競爭。
“只有退潮時,才知道誰在裸泳。”增速的放緩,可能會逐漸暴露出行業內被高速增長所掩蓋的種種問題。“但也會是一個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過程。”蔣李鑫說。
欺詐風險拷問支付安全
今年央視“315晚會”將目光落在了電子支付安全隱患上,黑客、木馬、信息販賣者的神通廣大使得不少人不禁驚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疑慮:第三方支付是否值得信任?網上銀行是否安全?信用卡里面的錢會不會突然不翼而飛?
3月20日,艾瑞咨詢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有27.5%的網上銀行和網上支付用戶在晚會后決定減少使用網上銀行和網上支付,有3.0%的用戶決定不再使用。而網上銀行和網上支付的潛在用戶中,有57.6%決定推遲初次使用時間,有24.8%決定不再使用。
“欺詐風險對整個電子支付產業最大的破壞不僅是金錢上的損失,而是對整個支付產業的信任與信譽的動搖和打擊。”VISA亞太區風險管理業務部總經理邁克·史密斯(Michael E. Smith)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如今的消費者并不僅僅擔心欺詐事件,他們還擔心有人會非法使用他們的個人信息。這些擔心是真實存在的,也會很大程度上影響消費者的行為。”
“目前,從全球角度來看,卡片欺詐損失率在萬分之六左右,亞太地區要低于全球,中國比亞太還要低,而且從目前來看,這個欺詐率是接近歷史低點的。”邁克·史密斯稱。
蔣李鑫也表示,目前我國電子支付的安全隱患還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我們發現的很多安全問題實質上還是因為用戶操作的不成熟和經驗不足產生的失誤,通過安全教育還是可以規避。”但是他也強調,用戶的安全擔憂還是阻礙電子支付快速發展的最重要因素。
第三方支付洗牌在即
“電子支付比重最大的是POS機消費,其次是網上支付,而第三方支付是網上支付很重要一部分,但是目前我們在這方面還處在政策法規缺失、制度不健全的狀態。”蔣李鑫表示這也是第三方支付能健康發展的最大挑戰。
所謂“第三方支付”是指一些和國內外各大銀行簽約、并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第三方獨立機構提供的交易支持平臺。
記者調查發現,現在用戶不僅能夠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網絡購物,還可以完成手機和公共事業繳費,甚至信用卡還款和跨行轉賬結算,而且全部都是免費的。“比如我要從我招行的卡里面轉給你在工行的賬戶1000元,通常要付一筆跨行轉賬的費用,但是用支付寶就是免費的。”張小姐告訴記者她的省錢“秘籍”。
根據易觀國際近期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第一季度,我國第三方支付市場交易規模已達到1092.7億元,同比增長140%。2008年第三方支付市場中支付寶的交易額份額達到54.83%,市場前三名的份額達81%,市場集中度非常高。而根據支付寶公布的數據,截止到2月底,其注冊用戶已達1.5億,日交易筆數峰值已達400萬筆,日交易額峰值突破 7億元。
作為不在國家金融監管之下的“非金融機構”,如此巨大的“資金沉淀”卻暴露在監管空白之中。實際上,這種隱患已經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關注。
4月17日,央行公告要求從事支付清算業務的非金融機構須在今年7月31日之前進行登記備案,這是央行首次摸底第三方支付清算業務,此舉被業內預估為央行發放第三方支付牌照的重要標準,相關監管政策也將陸續出臺。
“2009年,第三方支付市場將面臨盤整。”易觀國際高級分析師曹飛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或許會出現企業并購,而國有背景的企業可能也會開始市場布局,未來市場將呈兩級發展特征。”
導致這種盤整的原因,曹飛認為,主要是由于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從2008年起盈利能力逐步下降,市場競爭加劇,而且還存在監管和風險資本的雙重壓力。而具體壓力將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牌照”;二是金融危機帶來資本壓力。
另據記者了解,目前,我國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約為四五十家,由于基本都為免費模式,因此大多數處于零利潤甚至是負利潤。但曹飛認為:“擁有合理的商業模式才是整個產業生存和發展的保證”。
“電子支付環境確實還需要進一步提升。”蔣李鑫將其總結為四個方面的努力:一是政策制度環境,即監管方對于第三方支付的認定和規范;二是通過科技助力支付安全度的提升和發展新興的支付方式,如移動支付;三是提升全社會對于電子支付的認同,適應和教育;最后是做好產品和服務的創新,進一步減少支付成本和提高效率。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