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行業靠龍頭企業施壓進行自律的時候,我們應該感到悲哀。其實這種情況是不應該出現的。應該有更具有權威或者執行部門進行規范的事情,如果是靠企業的自律進行的一種約束,那么應該讓我們的相關部門感到臉上無光。
最近,筆者看到一篇報道,《聯發科施壓,國產手機廠商須共拒手機吸費》。中國臺灣芯片商聯發科與聯想、海爾、TCL、康佳等手機廠商以及IDH手機設計公司等合作伙伴簽訂協議,要求合作廠商不得通過手機預置任何惡意吸費的非法軟件,若有發現,聯發科將予以抵制,并采取相應商業行動。
手機內置惡意吸費軟件比起垃圾短信更加惡劣,這應該是工信部直接監管的事情。其實如果有關部門能在制度上直接約定,并且依法取締的話,還需要上游芯片商發出這樣的江湖號令嗎?
當然聯發科高調表態,其實也是有緣由的,因為好多手機廠商都是拿了聯發科的技術和芯片,因此難免讓人覺得聯發科與此事脫不了干系,也就是說聯發科難逃其咎。于是不得已的情況下,迫使聯發科出來表態。
之前,我們也看到工信部下發《移動電話機定制管理規定》,要求定制手機中不得內置固化的SP。但由于該規定僅僅是對運營商定制手機進行監管,而對于吸費陷阱真正的重災區——非定制手機和山寨機并無約束力。
因此,我們應該發問,為何工信部不把這個規定全體化?也就是涵蓋所有的手機廠商,包括山寨機。或者再延伸一點的話,可以直接捆綁上銷售商,如果銷售商銷售這種吸費手機都遭受連坐責任,那么吸費問題完全可以杜絕。
當央視披露,“記者在市場上購買了10款國產手機,內置收費菜單最多的一款竟然有154個,最少的也有55個。點擊這些手機當中的內置菜單就會被收取費用,而且絕大部分都沒有二次確認。這些收費菜單如同一個個收費陷阱,手機用戶一不留神,錢就被扣走了。”
這就是現狀,當市場出現不規范的情況時,有關部門的打擊力度不能同步跟上,如果僅僅依靠行業自律的話,最終還是無法從根源上杜絕這種情況的出現,也只有打擊力度同步跟上,并且真正地殺一儆百才能肅清市場上這種侵害消費者利益的不恥行為。
當一個利益環節出現的時候,關鍵還是直管部門的作為,如果能夠在第一時間內發現問題就進行市場規范的話,那么消費者獲得傷害的機會就會大大地減少。目前市場上各類手機繁雜,相應的功能化也越來越多樣,在相應部門無法自清自查的情況下,消費者顯然是處于一個相對弱勢的地位。但如果我們的移動運營商也能把持一道關口的話,是不是效果會好許多?畢竟怎么吸費,最終的管道還是在移動運營商這里,最終的結算也在這里。
其實很多時候,作為和不作為才是關鍵。當大家都以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的時候,那么最終損害的自然是用戶的利益了。站在用戶的角度想一想,是不是也就用不著聯發科這種行業自律者出來牽線搭橋了?
參與互動(0) | 【編輯:王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