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13日召開常務會議,決定加快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三網融合。會議提出,2010年至2012年重點開展廣電和電信業務雙向進入試點,2013年至2015年全面實現三網融合發展,普及應用融合業務,基本形成適度競爭的網絡產業格局。(中國政府網1月13日)
“三網融合”并不是一個新鮮概念。事實上,早在1998年,國內就已首次提出“三網融合”的概念,后來這一工作也被列入國家“九五”、“十五”計劃和“十一五”規劃。而從技術上看,“三網融合”也并不是問題,這正如國務院會議所指出的,“目前,我國已基本具備進一步開展三網融合的技術條件、網絡基礎”。
更重要的是,從社會發展需要的角度看,“三網融合”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也極為明顯。一方面,它有利于網絡資源的合理高效使用、節省重復建設投資、破除行業壁壘和壟斷,進而促進經濟的發展;而另一方面,對于消費者來說,“三網融合”帶來的好處更是顯而易見——將意味著無論是看電視,還是上網打電話,消費者都將擁有更多的選擇。
但不得不承認,長期以來,“三網融合”的進程并不理想,一直“徘徊在雷聲大、雨點小的試探期”,此前一些地方所進行的“融合”嘗試,大多以“不歡而散”收場。之所以造成這種局面,關鍵無非還在“利益”二字——技術上的“三網融合”固然容易,社會和市場對“三網融合”的需要固然也迫切,但其中牽涉到的利益上的重新調整、整合,卻殊非易事。
比如,在行業管理上,這首先便涉及一個部門利益重新調整、整合的問題。眾所周知,按目前的行業管理體制,電信和廣電分屬兩個完全互不隸屬的管理部門——工信部和廣電總局,而如果具體到更細致的管理內容,還可能涉及更多的管理部門,如文化、出版、工商部門等等。那么,推行“三網融合”,勢必要涉及不同部門之間利益的分配、調整和整合——改變目前多頭管理、相互掣肘的問題。
而在“三網融合”的主體——電信企業和電視臺之間,同樣也存在更為直接的利益重新調整、整合問題。“廣電和電信業務雙向進入”,無疑不只是業務上的“雙向進入”,也是利益、收入上的“雙向進入”——電信企業可以收電視費,電視臺也可以收電話上網費,此間將可能面臨的利益分割、博弈的復雜性、艱巨性,無疑可想而知。
據悉,“三網融合”試點可能采取“不對稱進入”,對廣電更為有利。其實,在我等消費者看來,“三網融合”對于哪一個融合參與方更為有利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必須真正對消費者有利——有利于增進我們的消費權益和生活福祉。這就要求:一方面,我們應該由此獲得更多的消費選擇權——上網、電話、看電視的機會和渠道能夠變得更多樣更豐富;另一方面,消費價格、成本也能由此變得更低廉——無論是上網、打電話,還是看電視,比以往都更便宜。否則,如果這些管理者經營者最終利益整合、博弈的結果是,壟斷更加強化了、消費者的選擇機會更少了,而消費價格也更昂貴了,那么,這樣一種寡頭分肥式的“融合”,在我看來,不融也罷。(張貴峰)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