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30分》曝光了幾款手機監聽產品,雖然價格不菲,卻“物超所值”。比如有的監聽軟件可以竊聽監控,即使對方手機處于待機狀態,其周圍環境,竊聽者也能聽到。這項技術將令個人隱私在很大程度上遭受侵犯,的確令人擔憂。
哪些人在購買和使用這些手機監聽產品呢?粗略估計,大概以竊取商業機密為目的和夫妻間互相監聽的居多。賣監聽軟件的公司負責人也如是說。通過這種手段竊取商業機密,明顯是一種違法行為。但用來抓“小三”,問題可能復雜得多,在現實生活中這類官司估計也很難打。一方面是因立法方面有缺失,另一方面是取證困難。當然,如果你拿錄音呈上法庭,法院會判斷是否采納,而很少去追究侵犯隱私的責任。
由此可見,手機監聽產品的泛濫,在眼下幾乎是難以避免的。因為我們這個社會,向來沒有尊重個人隱私的傳統。以前夫妻地位不平等,女性生活空間逼仄,毫無隱私可言,而男性為所欲為,也用不著保護自己的什么隱私。到現在,尊重個人隱私的意識也還是比較薄弱的。比如,你可能被一個自己不大熟的人問到收入多少、有沒有房子之類事情。這要放在西方社會,是極其犯忌的事情。
在商業領域更不用說了。但凡能夠達到目的,許多商家什么手段都使得出來。惠普前任女董事長因為竊聽董事會成員電話而下臺,這在很多人看來很難以理解。現在許多人的手機經常遭到騷擾,動不動就有人打電話向你推銷產品、介紹服務。這就是因為,公民手機號碼等私人信息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被一些商業機構(包括移動通信公司)打包賣了好幾回了。
還不能不提到,有的政府機構本身就是侵犯公民隱私的一大源頭。可以看到,許多地方的機動車違章查詢系統都是公開的,任何人都可不受限地查詢他人的違章記錄。還有比如個人社保金繳納情況、公民身份信息等等,只要知道對方簡單信息或花點錢就能夠查詢。這表明一些政府部門在對待公民個人隱私問題上,缺乏必要的現代法治意識。本來政府信息公開才是常態,現在反而顛倒了過來,政府信息被捂得緊緊的,個人隱私卻被肆意窺探。
今夜,可能有誰在竊聽你的手機?標準答案是,從發生幾率來說,任何機構或個人都具備這種可能性。所謂“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就是這個道理。相關法律缺位,政府的保護意識薄弱,再加上許多人也不把他人隱私當回事(“人肉搜索”被濫用,也可以說明這個問題),手機自然就成了一部個人信息發布器。雖然憲法明文保護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可誰也不知道自己的通信內容會在什么時候被什么人(機構)所竊聽。
要走出當下這個困境,相關部門很有必要加緊制訂和出臺《個人信息保護法》,從法律上進一步明晰個人隱私的范疇及其保護措施;再者,要盯住那些公民隱私保護意識淡薄的政府部門,通過批評和監督促其“與時俱進”,提高其保護公民隱私的意識和水平;同等重要的是,身為現代公民,每個人既要尊重他人隱私,也要敢于對侵犯隱私的行為說不。
說到底,“手機竊聽”現象不僅關系個人隱私和通信秘密,還是一個涉及言論自由的重大問題。從這個角度看,手機監聽產品熱銷無疑是對憲法的挑戰,也是所有公民面臨的一場災難。(作者系資深媒體人士)(本文來源:東方早報作者:魏英杰)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