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小的政策漏洞成為家電舊換新實施過程中的攪局者:沒有舊家電,沒有當地戶口,同樣可以領取以舊換新補貼,低價購買家電,此等“好事”已在多個城市的多個家電賣場遍地開花。
以“空”換新藏機巧
“你是上海人嗎?”上周末,正當《國際金融報》記者在上海美羅城二樓為一臺IBM電腦奮力與導購員馬小姐討價還價時,她突然沒頭沒腦地來了一句。
“做什么?”記者立刻警覺起來。“別緊張,如果你有上海身份證,可以享受200元以舊換新補貼。如果沒有,我就幫你向上海朋友借一張,你交50元手續費,補貼照拿,這樣算下來您還賺了150元。”馬小姐表示。
“放心,同一張身份證可以重復使用。”為進一步說服記者,馬小姐強調,“只要在工作人員上門收舊機時,電腦能開機就行,沒有鍵盤、鼠標也沒關系。” (事實上,幾天后工作人員上門回收舊電腦時未作任何檢查,抬起電腦就走。)
不僅如此,馬小姐還表示,如果沒有舊家電,同樣可以參加以舊換新業務。“你去買一臺舊電腦,或給我50元錢,我幫你弄一臺,也能領到200元,最后您還是能省100元。”她熱心地幫記者算這筆賬。
值得注意的是,按家電以舊換新政策,記者的舊電腦本應獲得400元補貼,最后縮水至200元。對此,馬小姐直言不諱:“我們幫你們回收,中間手續程序復雜,當然也要收取一些中間費用啦。”
而當記者最終準備付款時,馬小姐突然說:“您得先交400元押金。”原來,有些消費者買了電腦,拿到補貼后,在15天內要求無條件退貨。為了跑銷量,又要防止消費者“醉翁之意不在電腦”,該公司每位客戶先交押金。
明買憑證暗套“補”
記者隨后走訪了上海多家大中型家電賣場,發現自身遭遇絕非個例。沒有當地戶口,沒有舊家電,也能以舊換新已是業內秘而不宣的潛規則。
北京的家電賣場更絕。據媒體報道,顧客甚至不用挖空心思去找舊電腦,只需付百元左右向銷售員買一張以舊換新憑證,就可獲得400元的優惠補貼。
潛規則甚至催生了另一門生意:小三輪專門扎堆于某些大型家電連鎖店門口,以賣“舊家電”為生。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銷售員一方面可以通過“國家補貼”增加銷量,多獲提成。另一方面,他們可以通過變賣憑證、以及倒賣轉手舊家電獲得額外收入。“銷售一臺電視只有幾十元提成,但從公司購買憑證的費用大概就是幾十元,再向消費者收取100元到150元不等的運作費,余下的就可以自己賺了。”
記者粗略算了一筆賬。以一周內參加以舊換新的彩電銷售為1900臺計算,如果其中1/3為作假憑證的話,賣場一周即從國家領到25萬余元的補貼,用于提高銷售量。
政策漏洞擦邊球
不過,在法律專家看來,這種行業潛規則已觸犯相關法律、法規。
東南大學法學院律師張馬林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商家利用政策漏洞,大打擦邊球,越過法定條件給予消費者優惠的行為,不僅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 對其他同業競爭者不公平,也損害了整個行業的秩序,長此以往,將最終損害消費者利益。
“這是一個不規范,不真實的交易過程。”張馬林強調,在這個過程中,消費者沒有過錯,是經營者濫用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對消費者進行了欺詐性的誤導。“更值得警惕的是,有些商家會在補貼前偷偷提高商品價格,借助消費者對政策的信任,讓消費者感覺得了便宜,其實反而受了騙。”
國家商務部相關處室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國家實施家電以舊換新是一項重要的惠民利民政策,根據相關規定,凡發現違規經營、服務不到位或以任何方式套取國家補貼資金的行為,一經查實,視情節輕重給予扣除履約保證金的處罰;情節嚴重的,將取消其銷售企業資質。
在譴責商家的同時,也有消費者對政策提出質疑:以舊換新就不應該有戶口限制。另外,回收產品與補貼金額的規定不夠具體。“一臺廢舊洗衣機平時才收二三十元,而以舊換新就可補貼200多元,政策有明顯漏洞。”一位消費者表示。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