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國際知名IT企業將環境代價拋給中國
“到目前為止,已經有20家企業作出了回應”,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2010IT品牌供應鏈重金屬污染調研》報告發布后,他們陸續收到反饋,原來只有9家IT品牌企業回應,現在增加到了20家。
目前,全球眾多知名IT品牌均采取外包生產模式,印刷電路板以及電池、電源等組件主要由上游供貨商提供。
馬軍告訴記者,長期以來,IT企業一直回避建立完善的供應商環境管理體系,這使得一些重度污染的企業得以借助大型供應商甚至是上市公司對國際知名IT企業供應產品。“知名IT品牌企業在中國市場獲得大量低價產品后,將環境代價拋給了當地!瘪R軍說。
許多被公布的污染企業都是知名企業的供貨商。比如惠州美銳電子公司的母公司為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在其2008年年報中披露,思科和摩托羅拉是其最大的兩家客戶企業。
公開資料也顯示,香港建滔化工集團印刷電路板銷售額在亞洲名列前茅,其客戶包括戴爾等諸多知名IT品牌。其一家位于珠三角地區主產印刷線路板的下屬分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分公司每年生產八九十萬英尺的線路板,“歐洲的客戶多”。
馬軍認為,環保部門其實已經公布大量企業的違規記錄,但IT業巨頭卻熟視無睹,不愿利用這些數據對其供應鏈條進行有效的環境管理,這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坝绕涫巧硖嶪T業,獲取信息對他們不存在什么難度”。馬軍說。
由此,他們一共聯合了34家環保組織,向這些巨頭呼吁,要求他們在環境保護上承擔更多的責任,對供貨商進行審查。
在《2010IT品牌供應鏈重金屬污染調研》報告發出前的2010年4月15日和16日,34家環保組織聯名致信29家知名IT品牌的CEO,向其確認違規企業是否為其供應商,是否還有其他供應商存在類似環境違規問題,以及是否建立了供應商環境管理體系。
馬軍說,對于質疑,諾基亞、阿爾卡特朗訊、西門子等在很長一段時間置若罔聞;而蘋果公司至今“沒有一個字的回應”。另外有些企業不作回應倒還罷了,還忙于動用關系抹去不良記錄。
一些企業積極回應
也有企業表現得非常積極。馬軍說,聯想集團在2010年4月23日答復稱,聯想公司開展了相關調查,確認34家環保組織公布的上述企業并非聯想的供貨商,愿意與公益組織就其他的供應商是否存在環境違規問題,以及供應鏈環境管理機制的問題做進一步的溝通。
也有企業積極跟進。馬軍說,信件發出一周后,公眾環境研究中心行政主管王晶晶接到來自海爾公司的電話,海爾稱已對提示信中的供貨商進行了調查,并要求該企業提供相關重金屬污染的監測報告。
馬軍介紹說,日本松下公司、三洋公司和中國海爾公司先期的回應最為積極,隨后美國的惠普公司和韓國的三星公司都作出了正面回應。這些企業的書面來函均表示,會根據環保組織提供的超標供應商線索進行核對,而且已經利用公開的數據檢索了其一級供應商,并準備建立并完善供應鏈環境管理機制。
馬軍說,他們之所以直接向這些巨頭去信,是因為國際社會看重這些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對這些企業要求承擔的責任也更多,“從這次溝通來看,有些企業的責任感并不那么強。一些IT企業從技術上支撐了中國環境信息的公開,但涉及自身供應鏈的綠色環保時,卻落后了!
第三方審核
今年4月,環保組織“綠眼睛”華南自然會辦公室主任溫美程曾參加了4次特殊的審核,這一審核被稱為“第三方審核”。
所謂“第三方審核”,溫美程說,對于有污染記錄的企業,要想消除“劣跡”,要經過三次審核,首先是內部審核,稱作第一方審核;第二方審核是客戶對供應商的審核;第三方審核是外面的咨詢公司或者是環保等監督單位對這個企業進行的審核。
這些“劣跡”都記錄在公共環境研究中心收集的數據庫中,這個數據庫保存了數萬條企業的污染記錄。
溫美程等人去了4家企業,有兩家是金屬廠,一家是床棉制造廠,還有一家是中山市格蘭仕生活電器制造有限公司,而這4家又都是沃爾瑪的供應商!拔譅柆敺浅V匾暰G色供應鏈,會要求供應商生產過程是環保的,不應有違規記錄,如果有,必須作出說明和整改,并向公眾反饋”。
馬軍說,GE、沃爾瑪、耐克、阿迪達斯、溢達等知名企業,正是他們環保組織的合作者,通過他們的數據庫審核供應商,要求供應商對公眾作出說明。“像沃爾瑪,會嚴格要求這些企業做審核”。
中山市格蘭仕生活電器制造有限公司曾經有一個污水超標的違規記錄,中山市環保局對此亮了黃牌。
溫美程說:“不是很嚴重的重金屬超標,是一個比較小的指標超標了,但會要求對整個電鍍工序的污水處理過程都審核,審核由有資質的專業公司做,我們對他們的審核過程進行審核!
馬軍說,引入第三方機構環保組織進行監督,會增強審核的公信力!皩徍私Y束后,我們會提供審核報告,同時發給其他環保組織接受同行監督,一個星期內無異議,方能去除企業的不良記錄!
他介紹,在他們與這些企業的共同推動之下,有越來越多的供應商重視環保。去年,就有一些國內供應商主動跟他們溝通,作出說明,表示要改進措施,消除不良記錄。
但他也告訴記者,仍有企業以供應商太多為由,不愿意審核供應鏈,“管理供應商比控制重金屬污染容易多了,他們不愿意做這個工作,體現了他們的管理還比較粗放。在今天,所有負責任的企業,不但本身應該是綠色企業,它的整個供應鏈也應當是綠色的”。
馬軍說,他們工作的最終目的是希望企業重視重金屬污染問題,建立一個長期有效的管理機制,嚴格控制供應鏈的重金屬排放。
參與互動(0) | 【編輯:王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