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目前國內已有百余家企業宣布推出自己品牌的電子閱讀器。電子書、智能手機、蘋果iPad、PSP、MP3,很多IT產品都可以實現電子閱讀的功能,隨著眾多電子閱讀器品牌進駐市場,電子閱讀器市場進入戰國時代。分析人士認為,一窩蜂式地涌入將加劇市場洗牌,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非理性急速擴張后,國內電子閱讀器市場會迎來盤整期。
電子閱讀器市場硝煙四起
不論是國際還是國內,電子閱讀器市場都在去年下半年進入了“戰國時代”。
國際上,美國的Barnes&Noble書店推出了NOOK,憑借其雄厚的文本資源,被認為是最有可能挑戰kindle和亞馬遜的產品。面對競爭對手,亞馬遜也有些坐不住,于是推出了國際版kindle,放棄了以美國國內為目標市場的前期策略,并試圖通過拓展kindle的功能來穩固自己的領先地位。韓國廠商艾利和推出了名為Story的閱讀器,這是一臺純粹的閱讀器,沒有買書的渠道,是想以性價比取勝。索尼、三星等老牌廠家則在潛心練內功,研制新品。
步入2010年,國內電子閱讀器市場群雄并起,漢王、盛大、華為、神州數碼、百度、三星、愛國者、方正、翰林、長城、易博士、大唐電信、惠普、戴爾、聯想、華碩、長虹、索尼、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紛紛加入搶灘行列,試分一杯羹。
目前國內市場中銷量比較好的電子閱讀器品牌為漢王電紙書、漢王文房電子書、亞馬遜kindle以及一些“山寨機”。據《北京商報》報道,由讀者出版集團研發的“讀者電紙書”將首次出現在今年5月的深圳文博會上,并承諾,從今年下半年開始,用戶可以通過這本無紙、節能、低碳的“讀者電紙書”讀到新一期的《讀者》雜志和創刊近30年來的精選文章,并通過專屬格式下載各類數字圖書,開發新的龐大的e時代用戶群。此外,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也正式推出了全球首款由出版機構出品的電子閱讀器,透露出傳統出版社介入電子閱讀器的勃勃雄心。
面對這種“人人有飯吃”的局面,業內人士的擔心也不無道理:電子書閱讀器市場存在泡沫,并未像宣傳的一樣繁華,電子書的銷量實際也沒有大幅上升,市場繁華的背后隱藏著些許隱憂。
繁華背后的隱憂
由于市場發展過于迅猛,在尚無技術標準可供參考的情況下,眾商家已經摩拳擦掌,頭昏腦熱。從出版商到硬件廠商,都迫不及待地宣布計劃甚至推出產品,這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市場現在的畸形發展——產品定位不清,真正符合特定消費者需要的且買得到的產品不多,加上有此需求的消費者本就不多,這種未知和不穩定性加劇了有關部門的擔憂:“現在數字出版市場太浮躁了”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員在接受《北京商報》的記者采訪時表示,“電子書閱讀器市場已經明顯供大于求。數字出版一定是未來出版業發展的方向,但數字出版不等于電子書閱讀器。因此,我希望更多的出版商能把未來的發展放到數字內容的建設上。現在很多搞數字出版的都是上錯花轎嫁錯郎!
有人認為,眾多廠商將眼光瞄向電子閱讀器,是由于看到漢王上市后瘋漲的股價,其實他們并沒有理解數字出版真正含義。實際上,閱讀器并不等同于數字出版,而僅僅是數字出版中的一個環節,數字出版是構造全流程的產業鏈,包括文本內容生產、網絡傳播平臺建設、電子閱讀器接收三個部分,其中應該包括版權人、出版方、讀者。如果電子閱讀器提供商只在終端上做做文章,而忽視整個數字平臺的建設,那么可能就會失去現有的優勢。
“仙人指路”,盤整期或到來
易觀國際Enfodesk產業數據庫日前發布《中國電子閱讀器市場專題報告2010》顯示:“終端+內容”的發展模式是電子閱讀器市場參與者廣泛采用的發展模式,但是針對每種廠商的不同情況,其構建“終端+應用”的途徑有所不同。
該發展模式主要有兩種:一是以終端為依托,逐漸構建自己的內容平臺,以終端優勢帶動內容資源的發展,進而構建“終端+內容”的發展戰略,即俗稱的“既賣閱讀器也賣書”,代表廠商是漢王;二是以內容為依托,后向整合終端資源,通過自主研發或貼牌生產的方式,獲得自有電子閱讀器終端產品,進而構建“內容+終端”的發展戰略,代表廠商是盛大和方正。簡單地說,就是前者先造機器賣給消費者,再收集書來給他們下載;后者先有書庫,再造出機器來讓讀者下載去看。
易觀國際分析師張亞男認為,這兩種模式都分別具有優勢與劣勢,但相比而言,以內容為依托,構建“內容+終端”的發展模式更具優勢。在國際上,亞馬遜正是利用這套銷售組合做得相當成功,亞馬遜建立起了圖書市場上的“iPod+iTunes”模式,硬件在這個銷售模式中甚至不是最重要的。
無論如何,國內閱讀器市場的這種一窩蜂式的涌入,必將醞釀一場“病樹前頭萬木春”的陣痛。硝煙過后,理性、合理的競爭終將登場。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