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暴力內容的網絡游戲對青少年到底有多大毒害?前幾日記者在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采訪了一個殺人犯——李勤(化名)。7年前,他還不到18歲的時候為了搶劫錢財涉及了8宗命案,其中他親手殺了5個人,而他走上犯罪道路就源于迷戀暴力網絡游戲。
網絡游戲:沒有免費的午餐
據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統計,在押少年犯中暴力性犯罪占到65.8%,而他們中的70%到80%都是直接或間接因網絡游戲走向犯罪道路。
李勤中學輟學后,生活中最大的快樂就是在網游中不斷升級。而若要實現這個愿望,他就必須用現實中的金錢,給游戲中自己扮演的角色購買裝備。他說,“那會兒不管什么方法,沒錢了就找錢,甚至用各種各樣的方法非玩不可!彼貞浀,那會兒屠龍刀特別好,全服務區里只有一個,但是得用兩套房子去換。李勤當時就嚇跑了。
雖然李勤沒有買到這把天價屠龍刀,但是他買的裝備中少則幾百,多則上千。而且,還要時刻隨著游戲中不斷推出的新道具而進行更換。其實,李勤玩的網游名義上是免費的,但正是這看似免費的網游,讓李勤和其他玩家投入了無止境的金錢和精力。
數字娛樂行業分析師王濤告訴記者,現在許多網游采用的是按道具收費方式。這種游戲號稱是免費,但是實際上如果不花錢,在游戲里邊可能就寸步難行。所以,現在玩家為了提升在游戲里邊的成就感,就不得不花很多錢去買道具。
李勤證實了這種說法。他說,為了升級,他“好幾千好幾千地往里砸,不投錢肯定不行!
精神毒品:迷失在虛擬與現實之間
隨著科技的進步,虛擬游戲的仿真程度越來越高。其中的角色扮演模式,更是讓玩家與游戲緊密契合。它就如同一個并行的世界,給人們提供超出現實世界的種種感受與刺激。
當金錢的投入直接關系到玩家在游戲中的生存時,一些青少年玩家開始了對現實金錢的瘋狂追求。為了游戲中人物的榮耀,為了升級,李勤走上了一條不歸路。他從敲詐同學轉向參與搶劫團伙,最終謀財害命。
李勤生性膽大,游戲中的暴力不但滿足了他的生理需求,還強化了他的暴力傾向。而一些網游中慣用的PK原則,也就是殺人原則,更讓李勤混淆了虛擬與現實的判斷。
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秘書長郝向宏正密切關注著網游給青少年成長帶來的這種影響。他認為,網絡游戲中讓青少年去掠奪這種指向,沖擊了道德底線;網絡游戲中針對人性弱點的那些設置,對青少年人特別是未成年人的誘惑力和影響非常大。
華中師范大學特聘教授陶宏開說,“在游戲里面,他是山寨大王,她是公主,他是皇帝,他可以掌控一切,心情特別舒暢。為什么叫精神毒品,它跟鴉片、海洛因是一樣的!
李勤已經服刑7年,直到失去自由與網絡游戲徹底隔絕時,他才如夢方醒:“當時我玩的時候就是因為不明白,覺得特刺激才玩,我現在明白了,晚了!彼f,“在沒有接觸網游之前應該先把利害關系擺清楚了,玩游戲時才會理智一些!
絕不能把責任當做游戲
我國目前有1.75億青少年網民,根據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的統計,其中近10%有不同程度的網癮。而另一方面,國內網絡游戲市場近年來卻急劇擴張。
王濤說,2008年,網游市場規模大約為185億元,而今年預計將達到260億元,增長40%左右,其增長速度是很多產業無法企及的。
對于那些未成年的孩子們來說,虛擬與現實世界的界限并沒有那么清晰。成人在這里忘掉現實,孩子們在這里學習現實。孩子們在沉迷游戲中耳濡目染的暴力傾向與殺戮邏輯,很容易讓他們在現實世界中分不清黑與白、是與非。為了避免更多的孩子受到危害,一方面網絡游戲應該有嚴格的分級制度和限制,另一方面相關企業也應該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一個企業可以把游戲當做產業,但絕不能把責任當做游戲。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