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網癮少年鄧森山在“南寧起航拯救訓練營”戒除網癮過程中不幸身亡,山東電擊療法被叫停,兩個事件引發了全社會對戒網癮機構和治療方法的關注。快報記者日前對江蘇境內兩家網癮戒治機構進行調查發現,治療方法不一、監管機構不明等等亂象。事實上,這一亂象只是全國“網癮戒療”機構的一個縮影,由于網癮診斷未有統一標準,戒治機構的監管主體也不明確,導致網癮戒治方法五花八門,戒治機構為非作歹。有專家表示,在網癮、網癮戒治等相關標準未出臺之前,網癮孩子就是戒治機構手下的“小白鼠”,所有的戒治行為最終的受害者都是孩子。
突破孩子心理防線是關鍵
淮安網癮戒治中心位于淮安市清浦區一條弄堂里的陳舊校舍內,2008年3月,由淮安清浦區民政局發證正式成立,中心的經營范圍是:網絡成癮戒治,不良行為矯正。業務主管單位為清浦區文化局。
“咱當兵的人,有啥不一樣……”8月12日下午,當記者到達這里時,學生們響亮的軍歌聲正飄蕩在校園的上空,在教官的要求下,學生們昂首挺胸,站著軍姿,開始進行體能訓練。中心負責人趙衛東告訴現代快報記者,最近業內出現的種種新聞給行業帶來的負面影響很大。“電擊,服藥,打點滴,這些做法到底有什么科學的依據?”趙衛東對此持懷疑態度。
趙衛東認為,孩子上網成癮,家庭,學校,社會都有責任。對網絡的過度依賴會導致孩子和父母的對抗,孩子道德失范;記憶力下降,體質下降,飲食不規范,作息時間顛倒。所以他們采取溝通的方式打開孩子心結;體能訓練讓孩子恢復體質,保證睡眠;練習書法等手段讓孩子保持平靜。此前,趙曾到國內多家類似機構考察學習過。
快報記者在淮安網癮戒治中心看到了一份學生們的作息時間表,安排十分緊湊。每天早晨5點起床后,跑步、內務整理、衛生打掃各個環節完成后,開始早餐。兩個2小時的論語和文言文課程學習后,有1個小時的體能訓練。下午的課程主要是心理教育和書法,隨后,有1個小時的體能訓練。晚上7:40至9點,由各班教官負責學生們的論語,文言文復習,完成作業,寫日記。晚上9:30準時睡覺。在教室的墻壁上,掛滿了孩子們練習的毛筆字。
“這是基本功,為的是讓他們靜心。”負責心理溝通工作的老師蔣坤說,“我們不主張以暴制暴,不能靠強制手段來抑制他們的沖動,否則容易引起抵觸情緒,孩子出去后也容易反彈!
“必須堅持人性化的教育,對學生足夠尊重。一切都要從教職員工自身做起。孩子們跑步后,都說腳疼,我會親自給孩子們洗腳,還會聞一聞臭不臭。如果有臭味,則會重新洗。”趙衛東說,幾乎每個孩子他都給洗過腳。只有建立一種平等的關系,才能打開孩子的心結。只有了解孩子們的真實想法,才能對癥下藥,量身定做出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呂蒙蒙是江蘇省金湖縣人,今年15歲,由于父母感情出了問題,經常鬧離婚,家里常常變成父母的戰場。為此,呂蒙蒙干脆經常駐足網吧,不愿意再回到家里去。被送至淮安網癮戒治中心時,呂蒙蒙屢次試圖逃離,想再次回到讓他很有成就感的網吧中去。“如何求得孩子的理解,打開他的心門?”蔣坤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了解,知道了呂蒙蒙的心結所在:原來他認為自己很可憐,是個父母都不愿意管,沒人理,命運很慘的孩子!澳憧蓱z,其實我的遭遇比你還不幸,”蔣坤的角色立時變得很悲慘和無助!澳氵有父母在,而我的父母早已經去世了……”一次推心置腹的交流后,蔣坤最后和呂蒙蒙兩人都淚流滿面。事實上,蔣坤講述的確是其自身的真實遭遇。而此后,“并不孤獨”的呂蒙蒙開始變了,再也沒有出現過逃跑的現象。
在蔣坤看來,只有找到打開心結的鑰匙,才能事半功倍,也才能真正讓孩子敞開心扉。據趙衛東介紹,淮安網癮戒治中心至今共走出200多名學生,中心掌握的情況是,治療成功的比例在60%-70%。
“除了心理溝通干預外,我們還采取訓練干預、生活干預兩種方法!壁w衛東說,一個周期的學習6個月,每期他們都會安排學生去體驗農村的生活。有一期叫做“金秋行動”,孩子們被帶到農村去幫助農民收水稻。去之前,孩子們關于水稻是長在什么地方的回答讓趙衛東哭笑不得:“長在樹上的,長在湖里的”,答案千奇百怪,不一而足。農村的體驗結束后,孩子們的日記,記載了他們認知的真實轉變過程。
在淮安網癮戒治中心,還有一個“感恩行動”被趙衛東所提及:剛來的學生,會被要求在身上懸掛一個裝有10斤大米的“孕婦袋”,其意是讓孩子們體驗母親生養自己的不易。趙衛東說,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們都覺得好玩,并不抗拒,但時間長了,或者累了,就會覺得渾身不自在,有的就偷偷拿掉了。這樣的學生,則會被要求再掛一周。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