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一錘定音:電擊療法安全性、有效性尚不確切,暫不宜應用于臨床。但問題仍然沒有解決,網癮治療市場似乎成了聚財好手段,網癮孩子依舊找不到真正安全有效治療方法。
“網癮”不是病,但卻真要家長的命。家長們為了治療孩子的網癮是不惜一切代價,只要有所謂的高招都會不惜重金一試,曾經給許多家長帶來希望的楊永信治療中心的“電擊療法”近日被衛生部叫停,對于病急亂投醫的家長們來說無疑又是當頭一擊。網癮究竟該如何治療對于許多家長們來說仍不知何去何從。
而據報道,盡管“電擊療法”被叫停,楊永信網癮治療中心仍有家長帶子女求治,這從側面說明了一個問題,盡管衛生部是權威部門,對從醫機構具有一定權威性,但對普通老百姓來說卻不具約束力,而楊永信治療中心則在順應“民意”的同時,依然我行我素。這也說明了此市場混亂,有待整治。
電擊療法被叫停
家長為何愿意嘗試電擊?誰家兒女誰不心痛,但他們為何又心甘情愿每月花費萬余元在這里受罪呢?熟話說,恨鐵不成鋼。那么電擊治療就成為家長心中唯一的救命稻草,他們不知道還有什么辦法來拯救自己的孩子?這直接反映出網癮治療市場的現狀。
事實上,網癮的形成,因素很多,不光是網絡所體現的表面問題,但背后深層次的社會因素更不容忽視。比如,社會文化對于“網癮”少年的人格影響,即社會風氣的影響;再比如家庭、學校的教育環境和評價機制,對于孩子思想成長的作用;甚至很多“網癮”治療方法適得其反,負作用反而加劇了“網癮”,藥療、電療或者暴力療法所導致的“網癮”者怨恨、叛逆、反抗心理乃至仇視社會等等。
網癮形成的孩子其負面影響是很大的,也正基于此,家長們才不惜一切方法地去嘗試,而實際上市場上的網癮療法早已魚目混珠。其中山東戒網癮專家楊永信提出的電擊療法,自面世以來就遭到輿論質疑,直至最近被衛生部叫停。之所以被叫停,是因為衛生部認為“電擊治療網癮”技術的安全性尚不確切,暫不宜應用于臨床。對此,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心理科王相蘭博士表示,用十分痛苦的感受來懲罰‘上癮’的孩子,這手法絕對不可取。電療或許可以暫時起作用,但治標不治本,長期的作用目前很難出來。但是求方心切的家長們可不管這些,因為他們沒有找到更好治療方法,問題仍然沒有解決,網癮孩子怎么辦?如此之下,家長們仍會病急亂投醫,下一個“科學療法”仍有可能“應運而生”。
市場混亂待整治
網癮危害大,家長們求醫心切,各種治療網癮的機構正是抓住了家長們的這種心態,因此,各種網癮機構應運而生。據華中師范大學特聘教授陶宏開介紹,現在全國各地有300多家治療網癮的醫院、基地、中心或學校,絕大部分是采用強制性的打針吃藥、電擊電療、禁閉關押、打罵恐嚇、暴力訓練等方法。“有4個流派。我是屬于兩把椅子類的,面對面溝通的;陶然為代表的以藥物為主治療的;楊永信為代表的,以電擊治療為主的;還有一把戒尺的。”
治療機構多種多樣,每個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治療的方式方法不同,所采取的手機也不一樣。但我們也知道,不管是藥物,還是電擊、暴力治療的,都是表象上的,而不是從根本上解決青少年的網癮問題。事實證明,這些方法非但沒有效果,反而造成第二次摧殘,加深了他們的心理問題和人格障礙。
而如此多的治療機構盡管一直存在著,并且還有蔓延之勢頭,也正說明了這塊市場的混亂,亟待進行整治。
心病還需心藥醫
很多家長想不明白,他們非常愛孩子,愿意為孩子做任何事情,可孩子為什么不體諒父母,一旦迷上網絡就與家長對立起來?廣州白云心理醫院心理醫生傅鑫說,這恰恰表明家長在親子溝通方面存在嚴重不足。由于孩子的自制力普遍較弱,一旦染上“網癮”就難以自拔。而家長不擅于溝通和表達,是導致親子關系緊張和青少年問題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心病還需心藥醫,治療網癮,不能舍本逐末。
專家表示,孩子身上出現問題,根源往往在家長那里。因此,作為家長,應該反思。是什么原因使孩子迷戀網絡,而對于家長卻避而遠之?只有分析出原因,才能對癥下藥,在和孩子展開良好溝通的同時,也應把自己以往的過失改掉,而且作為家長,不能由于忙于工作,只注重生活物質上的關心,而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更多的時候應和孩子多聊天加以溝通。
另外,網絡游戲一直沒有分級、沒有分類,缺乏有效的法治管理,網游產業越來越喪失公共責任。要通過有效的法律與行政手段,從源頭上堵住“電子海洛因”的產生。
第三,當下也缺少正確的精神引領,防止青少年沉迷網游,必須強化教育的喚醒功能,讓學生的心靈不再趨于呆滯、機械、麻木、迷失之中。
總之,網癮治療是一個多方面的問題,需要有關方面聯手,加強監管和監督,讓孩子的心靈遠離“荒蕪”。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