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21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為了更好的在校內普及華文教育,增強學生對華文的學習興趣,新加坡布蘭雅坡小學的華文老師陳翡翠和同事從2007年起,在校內針對二年級華文校本課程內容進行創新實踐,把戲劇元素融入教學中。
陳翡翠說,學校這樣做并不是為了要培養演員,而是想讓學生對華語產生親切感,激發學生“要說、想說”。 9歲的陳理明是個非常文靜、靦腆的學生,上了陳翡翠一年的課后,他變得更有自信,更敢于用華語發言。
讓學生喜歡華文,喜歡用華語,這也是新加坡教育部接下來的重要取向。該國教育部長黃永宏日近日召開的新加坡教育部工作藍圖大會上重申雙語政策的重要性,并指出在加強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之余,母語教師也會以創意教學法教導學生。這是為了確保學生不僅掌握硬知識,也能欣賞并善用語文的美。
布蘭雅坡小學是嘗試以革新手法推廣華文教學的學校之一。該校有個“教育戲劇實驗室”,專門給二年級核心班級的學生使用。在這間課室里,沒有桌椅,學生得靠想象力和肢體動作構造出各種各樣的場景,再通過語言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對教育戲劇感興趣的陳翡翠是負責編寫這套教案的教師。她受訪時說,學校兩年前開始嘗試以校本課程的形式在華語課中加入教育戲劇元素。由于當時處于探討的階段,學校為了吸取各方的建議和批評,還邀請了教育部課程規劃與發展司的同事,以及戲劇盒藝術總監郭慶亮和特級教師林振南觀察教課過程。
陳翡翠說,教育戲劇并不需要學生死記臺詞,因為教師會利用課文的主要內容延伸出不同的場景,再向學生拋出問題,讓他們通過不同的戲劇技巧呈現出情節。每一名學生都有機會發言,他們有機會練習多元的句式,認識新詞匯和學習如何與他人溝通。與此同時,教師能通過這種開放式的教學法,更有效地灌輸品格教育。
該教法已實驗了兩年,教師也在這一過程中目睹了學生的進步。去年參與行動研究的小二生,年中考試的平均成績為77.7分。到了年末,他們的平均分數達90.3。布蘭雅坡小學計劃下來在小一階段推出教育戲劇的華文校本課程。據悉,布蘭雅坡小學在這方面的經歷也收錄在新加坡教育部課程規劃與發展司及戲劇盒聯合出版的《嘿!這里有戲——華文教學里的戲劇應用》一書中。(陳能端 楊雪慧)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