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蘇州7月22日電(趙龍)“雖然出生地不同,成長環境不同,但我們心中有著一樣的中國。”站在蘇州市第十六中學的講臺上,來自美國賓州的向天瀟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抖空竹”也玩得非常“溜”。從8歲就開始在中文學校學習抖空竹,向天瀟告訴記者,這源自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
作為2010年海外華裔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江蘇營)的一員,向天瀟和其余的六十余名小伙伴21日抵達蘇州,開啟了他們為其五天的尋根活動。
以“相約江蘇、牽手青奧、感知文化、共創未來”為主題的此次“尋根之旅”,由江蘇省僑辦主辦,南京、蘇州、無錫市僑辦等承辦,共吸引了150余名來自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德國、奧德利等9國和地區的海外華裔青少年參與。成員們將分三條線,分別赴蘇州、無錫、揚州展開體驗,增進對中國的了解。
剛參觀完世博會的興奮勁兒還沒過,向天瀟和60余名蘇州線的成員就來到蘇州,走進幽深的慕家花園小巷,踏入姑蘇城內最古老的百年名校十六中。
中英文版的《老鼠愛大米》、抖空竹、拉丁舞……夏令營成員和十六學生自編自演的節目輪番上演,整個講堂笑聲不斷。此后進行的手工課上,成員們則和中國的傳統文化做了更深入的接觸:手工課上做起了五顏六色的書簽,中國漢畫課上,成員們手持毛筆,描摹再現漢代瓦當畫的神韻。
“在國外的華文學校我就很喜歡功夫、國畫,這次進一步加深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來自紐約的江昊明一臉的投入。有些調皮的還拿起毛筆,直接在胳膊上玩起了書法,氣氛十分活躍。接下來的時間,成員們還將赴拙政園、虎丘、南京等地參觀。
“這是華裔青少年熟悉學習中國文化的很好機會。”美國華夏中文學校費城分校校長教務主任張纓表示,雖然國外有中文學校,但是缺少學習的環境和氛圍,這次夏令營無疑是個很好的平臺。
而尋根之旅,到底什么是“根”?不僅僅是簡單的祖籍問題,而是“文化理念”的認同,多年在美國從事中文學校教育的張纓給出了自己的解釋。
張纓的兩個孩子恰巧也在夏令營中,當記者問及“你們是哪國人”時,兄妹倆的回答竟然不同。同樣的問題,其余的成員也回答不一,甚至答不上來。“這就是第二代移民中存在的定位疑惑,這個問題很普遍。”張纓指出。
張纓解釋說,“僑二代”一方面接受著西方學校的教育,一方面在家中又接受著父母中國文化及生活習慣的熏陶漸染,在這個矛盾當中,他們便產生了對自我定位的“疑惑”:我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
這種疑惑很大程度來自文化上的缺乏認同感。張纓表示,讓孩子深入到中國,深入到中國文化中,有利于讓“僑二代”對自己父母的思維、生活習慣有所深入了解,也有益于他們進行自我定位,本次“尋根之旅”便是一個不錯的機會。(完)
參與互動(0) | 【編輯:朱鵬英】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