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川六月二十九日電 題:直面“七七祭”
——海外華文媒體地震災區采訪側記
作者 張旌
到六月三十日十四時二十八分,就進入四川地震發生后的第四十九天。中國民間有“終七”入葬傳統,即每逢七天一祭,要“七七”四十九天才結束。
國務院僑辦組織的“二○○八海外華文媒體訪華團”,在六月的最后一周,進入四川都江堰、德陽、綿陽等地震災區,進行為期三天的采訪,直面地震“七七祭”中的四川。
七七祭作最后告別
六月二十八日,北川玉皇山路上煙霧繚繞。許多當地居民在路旁擺上香燭、水果,燒著紙錢,口中念念有詞,都是“一路走好”之類的祝福話語。
北川縣縣委宣傳部主任郭志武說,“七七祭”的最后兩天,上山燒香的民眾特別多,做過“七七”,祭祀才會結束。
在玉皇山俯瞰再度被封城的北川縣城,一旁的茍女士引起了華文媒體記者們的注意。“我每周都會過來一次。” 茍女士噙著淚水說。雖然距離“五一二”已一個多月,但她還未從那場災難中恢復過來。那場地震災難,奪去了她的丈夫和兒子的生命。
“我看著自己的孩子埋在廢墟中,卻無能為力。”茍女士一想到十歲的兒子,就悲從中來。她每周就這樣望著山腳下的北川縣城,只能依靠時間來撫平傷痛。面對她,采訪中的華文媒體記者們再也忍不住,紛紛偏過頭去悄悄擦拭眼淚。
華媒記者四進災區
“還是拍不下去了。”在綿竹漢旺東方汽輪機廠,新西蘭《中文先驅報》的攝影記者劉行喆幾次放下手中的相機,擦拭淚水。地震發生時,這位川籍移民正好身處成都。地震當晚,他即奔赴都江堰。從五月十二日至二十日,他先后三次進入災區,拍攝了大量圖片。
“東汽是個很頑強的企業。五月十五日我在這里時,房屋倒塌得很嚴重,很多人都哭干了眼淚,但仍不放棄搶救工友。”對于東汽,劉行喆有一種特殊的感情。他的姨父姨媽都曾在漢旺東汽廠工作,小時候他也經常在東汽玩,對于這里一草一木,他都很熟悉。
十五日,劉行喆正在東汽一間廠房拍攝照片,突然余震襲來,身后一堵墻轟然倒塌,將他驚出一身汗。“經歷那一次死里逃生,我現在更能體會大地震當天發生的事情了。”
目睹地震后的種種慘狀,劉行喆曾在自己的《震后感言》中寫到:“我不知道自己還有沒有勇氣三赴災區。”但他現在隨著“海外華文媒體訪華團”,已經是第四次深入地震災區了,他說:“我很想看看災區重建進展怎樣。”
現場資助災區學生
在綿陽長虹中心北川中學臨時教學點,澳大利亞《移民鏡報》社長郎景超現場捐資兩千余澳幣資助一名高三學生,并表示愿意資助該學生至大學畢業。
北川中學高三七班的汪德海是幸運的。他逃過了五月十二日北川中學教學樓垮塌;他又是不幸的,因為到目前為止,他還沒和家人取得聯系,父母親生死未卜。
“這名學生本來家境較差,現在又與親人失去聯系,高考后無論他有沒有考上大學,生計都成問題。”郎景超將兩千余元澳幣交予班主任王靖睿作汪德海的生活費,并表示如果孩子考上大學,他將繼續資助其至大學畢業。
“這些孩子很優秀,難能可貴的是,雖然經歷災難,但他們對未來充滿信心,我們海外的華僑華人非常愿意為這些災區孩子提供幫助。”郎景超說。
其實不只是《移民鏡報》,美國《僑報》記者也表示,只要學校提供詳細情況,報社愿意為災區孩子和海外僑胞牽線搭橋,讓所有孩子得到資助。
赴地震災區的三天采訪,有淚水、有辛酸,但華文媒體的記者們也明顯感受到了災區群眾對重建工作的樂觀心態。祭過“七七”,災區的人們將作別那段陰影,向前出發。(完)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