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啦!我看到啦!” 9月23日,云南昭通第一人民醫院,剛做完免費手術摘下眼罩的那一刻,27歲的李會高興地叫了起來。患有先天性白內障、已經在黑暗中生活了整整20年的他哽咽著說:“今年中秋,我要和老婆孩子一起看月亮。”
一位越南歸僑的來信
昭通地區位于云南省東北部,這里是多民族居住地區,全國56個民族中,昭通有13個,以苗族、彝族、回族為主。歷史、自然、社會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昭通貧困的現實,全區11個縣市有10個被列為國家重點扶持貧困縣。
“不久前,我們收到了一封越南歸僑的信,他在信中說,無意間看到中國僑聯曾經在甘肅進行‘健康復明行動’的報道,立即提筆呼吁僑聯的‘健康復明行動’能夠到貧困的云南昭通來。”中國僑聯經濟科技部部長陳樺告訴記者,“他在信中說,昭通人民年均收入1400多元,很多老百姓一日三餐只有土豆吃,因窮致病、因病致窮的人非常多。由于昭通風沙大、水質差、紫外線強,患有白內障的人很多,但由于無錢治療,病情不斷地惡化……”
9月18日至24日,由中國僑聯、云南省僑聯、美國人類健康機構、天津醫科大學眼科中心聯合開展的“健康復明行動”,終于走進了云南省昭通地區。
進了手術室就忘了時間
昭通第一人民醫院門診大樓的三樓走廊里,年齡各異的白內障患者焦急又興奮地等待著醫生的術前檢查。
在這次“健康復明活動”中,因出色的白內障手術技術而聲譽顯赫的美國醫學博士、馬來西亞籍華人胡光達,捐獻了價值不菲的手術耗材,包括多副單價1900元的晶體。1996年,胡光達就來到天津醫科大學眼科中心,傳授先進的超聲乳化技術。此次他欣然接受邀請,自費從美國來到中國參加義診。他的太太林錦色女士也沒有閑著,不辭辛苦地在昭通的學校和醫院開展“健康知識”講座。
天津醫大眼科中心副院長李筱榮作為眼科領域的中青年骨干,曾經多次帶領眼科中心的醫生到全國多個城市參加義診活動。“此次白內障復明手術,我們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超聲乳化技術,無痛感,速度快、質量高。” 李筱榮給將要手術的患者吃定心丸,“10分鐘以內就可以完成一例。”
手術室的燈亮起來了,從早晨到晚上。當這些醫生專心投入到緊張的手術中,中餐14時以后,晚餐22時以后是經常的事。餓肚子的滋味不好受,餓肚子工作更不易。“一進手術室就忘記了時間,只想多做幾例。”胡光達說。
一個個患者從手術室走出來,臉上有期待,更多的是微笑。“醫生說,明天復查后就可以看到東西啦!”
以自己的勞動報答親人
在這次參與治療的白內障患者中,年齡最大的92歲,最小的是一個11歲的男孩。
李會的家住在昭通20里外的農村,下鄉復查的那天,車子在坑洼不平的道路上行駛,開了半個多小時,遠遠看見一個人在街邊摸索著輕輕走來。那不是李會嗎?他不顧眼睛上還戴著眼罩,竟然走出來迎接我們。
“為什么不在家等著?你的眼睛要小心風沙。”李筱榮急忙把他扶到車里,“我家住在山上,路不太好走。”下車后李會由醫生攙扶著慢慢在前面帶路。由于頭天下過雨的原因,本來就狹窄的山路泥濘不堪,七拐八拐大家終于來到李會的家。
“我太感謝你們了!”李會幾度哽咽,“小時靠父母養活,成年后靠老婆種地養活。眼睛看見后,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找工作,以自己的勞動報答家人!”李會的愛人聽到這句話,眼眶紅了。她雙手端著剛剛蒸好的一盆土豆,這是他們招待重要客人的儲備食物。
把溫暖送給群眾是責任
一周的時間里,參加義診的醫生們為昭通白內障患者進行了73例免費復明手術。如果不是親身感受,我們或許不會深切地了解眼睛幾乎失明的人對光明無限的渴望,也不會那么近距離地看到奮戰在手術臺上的醫生一絲不茍的敬業精神。
“作為中國僑聯的科教興國示范基地,能參加這樣有意義的義診活動是我們的責任。”李筱榮說。9月23日,天津醫大眼科中心與云南昭通市第一人民醫院簽訂協議,天津醫大眼科中心在昭通醫院成立分中心。“我們非常感謝中國僑聯舉行這樣有意義的活動,這是為老百姓帶來幸福,帶來希望的善舉。”昭通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李強說。
回到北京,中國僑聯主席林兆樞聽到此次“健康復明行動”醫療隊一行人的諸多描述后很感慨。“聽到你們的敘述,我恨不得也能有機會參與到這場光榮的戰斗中去。俗話說,眼睛里不能摻沙子,更何況日夜生活在黑暗中的那份痛苦。把溫暖送到群眾手中,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幸福!”
中秋節到了,今年的月亮真亮!那些復明的白內障患者,一定激動得欣賞了這久違的月亮。(徐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