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日惹十二月十七日電 題:和諧共融 血濃于水 ——印尼華社熱心資助地震災區班圖爾重建見聞
中新社記者 鄧卓明 葉小剛
今年五月二十七日,印尼日惹地區發生五點五級地震。由于災情嚴重,印尼政府當即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為期三個月。當地華人社團紛紛伸出熱情之手,捐建當地校舍,資助災民恢復生產、生活。他們的義舉,得到了當地政府及居民的首肯及贊許。
經過半年多時間的賑災重建,日惹災區的災后恢復進展到底如何?近日,本社記者跟隨華社人士深入受災最為嚴重的日惹市班圖爾縣,了解到華人在重建工作中所付出的心血與努力,以及當地居民工作、生活的現狀。
班圖爾縣位于日惹的南部,離市區大約二十多公里的路程,人口大約八十二萬。在日惹華人聯誼會陳謀振先生的帶領下,我們驅車進入當時地震的震中區。
據陳先生介紹,那次地震班圖爾共有四千四百九十二人死亡,幸無華人遇難。盡管華人在當地人口較少,但華人社團仍不遺余力地支援災區重建。當時正臨近端午節,當地華人社團立即取消原定的慶祝活動,并把活動費用捐獻給災區居民。
車離開日惹市區,慢慢南行,記者逐漸感受到地震給災區帶來的損毀。沿途不時見到當地居民在修建房子,攪拌水泥,搬運磚頭,搭蓋房瓦。也有不少居民已經開始搬進新居,開小店鋪、維修摩托車。
不一會兒,我們來到了日惹最大的幼稚園“PERTIWI”。地震時該校舍開裂,屋檐倒塌。此后一個多月,小朋友們只好在外面露天上課。日惹華人聯誼會獲悉后,立刻出資,花了幾個星期的時間,趕工將其修復。園長告訴我們,維修前教室里大白天光線都很暗。重建后的校舍,嶄新、明亮、舒適,以鋼筋打箍加固房梁,使其更加堅固了,現在根本看不出曾遭受過損毀的半點痕跡。
幼稚園操場上,小朋友們在歡快地嬉鬧、游玩。一個臉蛋圓乎乎的小男孩,看見華社人士過來時,大膽地與我們招手,微笑。這位名叫“蒂馬士阿貢”的小男孩,是當地宰相的小孫子。在這所幼稚園,還有許多像他這樣的小朋友,他們都是具有蘇丹王血統的后代。
班圖爾的地震,也牽動了印尼福建福清同鄉會華人人士的心。他們捐建的“JARAKAN NO I ”小學,是印尼當地華人社團捐建學校中規模最大的一所,僅土建費用就相當于八十萬元人民幣。記者在工地看到,新校舍已經上好了房梁,工人們正在加緊施工,鋸木頭、做門柱,揮汗如雨。
莫斯利瑪士校長說,新學校預計在明年一、二月份可投入使用。由于校舍得到擴建,啟用后可擴大招生至三百多人。盡管目前學生們仍在帳篷里上課,悶熱、潮濕、黑暗,地上尚有積水,但莫斯利瑪士校長想到新學校將會得到進一步發展,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我們學校老師都對福清同鄉會的幫助表示感謝,太謝謝他們了!”
這一天,記者一行驅車,圍繞著班圖爾轉了整整一圈。熱帶植物中的村子里,零星地能見到民居,仍能隱約看到一些居民尚暫居于帳篷中。好在由于政府已及時發放了救災補貼金,村民們都在全力以赴,重建家園。而隨同記者前行的華社人士,每到一處,都得到當地居民的稱許。他們的慷慨義舉,感動了當地居民。華人與當地居民的融合發展,和睦相處,令人倍感欣慰。
印尼梅州會館捐建的“KEMBALI”學校,今年十一月十五日已開始投入使用。三棟新校舍粉刷一新,與周邊居民住宅形成鮮明對比。校長說,學校有三百二十名學生,二十多位老師,其中梅州會館捐建了十間教室。他說,地震中心是在當地兩條河交叉處,其附近有五個鎮遭受損失最嚴重,幾乎百分之百全毀。該校也有三名學生在家中遇難。
在學校大門口處,還豎起了一座碑,以感謝印尼梅州會館的支持,班圖爾縣長親筆簽名。當地居民感激之情可見一斑。
此前,日惹華人聯誼會與泗水《千島日報》聯手發起了賑災捐助活動。他們把所得的四億印尼盾善款,用于修建十五所小學與幼稚園。十二月十八日,他們將把款項全部移交給當地政府。陳先生此次也正好順道去縣政府,與當地官員協商移交儀式的相關事項。
在縣政府大樓,當班圖爾縣長沙瑪威知道我們來自中國時,愉快、熱情地接待了記者一行。交談中,他對當地華人在是次賑災重建中的義舉,多次豎起大拇指表達謝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