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德國聯邦議會文化與媒體委員會邀請議會一些下屬委員會的約25名議員和6位社會各界代表,就德國之聲中文節目展開聽證。據德新社報道,文化與媒體委員會認為沒有理由對德國之聲的新聞工作質量和獨立性表示懷疑。該委員會兩位社民黨籍的議員莫尼卡—格里凡和約爾格—陶斯當天在柏林說,德國之聲臺長貝特曼就針對德國之聲中文節目的批評所做出的反應是迅速和恰當的。過去幾個月里,德國之聲中文廣播和網頁被指責迎合中國政府的立場。
整個事件的起因是德國之聲中文部原副主任張丹紅在北京奧運會前夕批評德國媒體對中國片面報道和默克爾對華政策的言論。生活在德國的一些中國“異議人士”和兩名德國記者于8月中旬發起一場批判張丹紅的運動,自由記者潘帕里安和海因頻繁為德國各主要報刊撰文,攻擊張丹紅。世界各地的“反張”和“擁張”兩派先后向議會發表七封公開信。其中在德國引起較大反響的有兩封,一封是“聯邦共和國作家圈”要求清查德國之聲員工政治背景和審核中文部過去五年節目內容的公開信,另一封是德國及歐洲知名漢學家和部分政治家、記者呼吁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的公開信。這也是議會舉行聽證的原因。
在外界壓力之下,德國之聲于9月底決定免去張丹紅的副主任職務。但“反張派”并沒有善罷甘休,而是將矛頭指向整個德國之聲中文部以及臺長貝特曼。
經過對德國之聲中文廣播和網頁今年有關中國報道的調查之后,12月1日,德國之聲的監督機構廣播委員會為德國之聲正式“平反”。“張丹紅事件”本可以告一段落。但12月4日,德國之聲中文網頁發表張丹紅有關旅居美國的“異議人士”何清漣對德國之聲指責的澄清文章,被何清漣抨擊為“公器私用”。已自視為“異議人士”代言人的記者潘帕里安立即在《法蘭克福匯報》發表配合報道,使德國之聲臺長貝特曼感到再度陷入壓力之下。鑒于12月18日即將進行議會聽證,貝特曼決定撤銷德國人馮海音所擔任的中文部主任的職務,以證明自己的行動能力。馮海音在“張丹紅事件”發生之后曾在公開場合表示支持張丹紅,也成為“異議人士”的攻擊對象。
現在看來,也許貝特曼的決定操之過急,因為議會辯論并未涉及事件的上述最新進展。據消息靈通人士稱,議會辯論激烈,持續了3個小時。受到邀請的包括3名“反張派”代表:屬于上述作家圈的原東德運動員蓋佩爾、“異議人士”代表彭小明和專門從美國趕來的魏京生。支持張丹紅及德國之聲的有德國資深退休記者、原德國電視一臺《每日新聞》編輯布羅伊蒂加姆和德國外交政策協會研究所所長、著名中國問題專家桑德施耐德教授。另外還有持中間立場、設在英國的國際廣播協會(AIB)負責人斯潘斯維克出席。
布羅伊蒂加姆在發言中指出,《德國之聲法》第61條明確規定,“德國之聲不受國家的專業監督”,因此,作為公法電臺的德國之聲是獨立于國家的,為節目內容負責的是電臺臺長和廣播委員會,而非議會。“聯邦共和國作家圈”提出的設專員審查節目內容的主張實際上是要搞新聞檢查。桑德施耐德教授則為張丹紅辯護,說她的言論沒有錯。他認為近幾個月來關于德國之聲的爭論已達到“不可思議”的規模。
德國之聲反對派代表的發言流于泛泛的指責。在議員的追問下,魏京生不得不承認從來沒有聽過德國之聲的節目。
議會辯論對德國之聲有利的結果可能為持續近五個月的“張丹紅事件”劃上句號。但德國之聲無疑將繼續成為“異議人士”重點“檢查”和借題發揮的對象。“政治正確”可能已經成為德國之聲對中國報道的首要原則。(劉華新)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