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孩子:“在希望的田野上”
與陳先生不同,王太太慫恿丈夫辦理投資移民,進而心甘情愿獨自“留駐”加拿大,一切都是為了女兒。
5年前,當時還住在上海的王發(fā)現(xiàn)一向活潑好動的女兒,在上高一后變得沉默寡言,無心向學。深究之下,原來是女兒在壓力下精神崩潰。“我女兒從幼兒園、小學,到初中都表現(xiàn)突出,成績總是在前三名。我從來沒有擔心過她的成績。沒想到剛上高一就出問題了。”
王篤信孩子“不能輸在起步線上”,所以,從小開始,她就讓女兒接受同齡人最超前的教育,課外班是一個接一個,日程安排得滿滿的。“沒有辦法,不這樣做,你的小孩就會落伍,就沒有競爭優(yōu)勢了。”王也知道女兒不喜歡填鴨式教育,但為了不輸在“起步線”上,她也不敢懈怠,直至女兒精神崩潰。
在加拿大的一位大學好友的建議下,王最終決定讓丈夫辦理投資移民,自己也放棄了在港資房地產(chǎn)公司的高管職位,陪同女兒來到溫哥華,入讀溫市西區(qū)的私立名校。女兒活躍好動的性格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的施展空間:打球、跳舞、演講、唱歌、演話劇、練鋼琴……日程安排得滿滿的。她還向當?shù)匾粋基金會申請經(jīng)費,回中國拍攝了一部反映中加教育制度比較的片子,在當?shù)氐囊粋影展上大獲好評。去年,她以優(yōu)異的成績,申請到多倫多一所大學的獎學金。
女兒的轉變令讀教育專業(yè)出身的王太太深有感觸。“中國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表面上似乎讓孩子學習到更多的知識,但卻扼殺了孩子們身上最可貴的東西。加拿大是我女兒希望的田野。”
婚姻破裂:“傷心太平洋”
如果說王的女兒是其希望的話,原籍中國東北的張女士來加5年,真是“一無所有”。
今年34歲的張移民加國前曾經(jīng)擁有一個甜蜜溫馨的小家庭。小兩口是大學同窗,長相廝守了十幾年,感情一直十分穩(wěn)定。男主人開了個工廠,承接海外訂單,生意興隆,收入頗豐。
“當年移民時有兩個考慮:國內政策不變,就當出國度假,拿個身份;如果有變,便給自己一條退路,也算有第二個選擇。”張回憶道。由于在國內時兩人都忙,而且事業(yè)剛剛起步,張一直沒要孩子,打算移民加拿大后,利用坐移民監(jiān)的日子生下一男半女。
不料,當他們登陸溫哥華不久,中國國內的工廠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丈夫需要馬上趕回去處理。他們的家庭計劃也就耽擱下來了。一個月后,丈夫回到溫哥華,但工廠的事情仍放心不下,于是不久丈夫又走了;第二次回來是3個月之后,回來之后又要走了;第三次,相隔了半年才回來……
小兩口隔著太平洋,靠電話和網(wǎng)絡聊天互訴衷腸,開始時每天通話幾小時,慢慢地,每天兩小時、一小時、半小時、10分鐘、5分鐘;接著,是兩天一次、一周一次;到最后,張半個月也找不到自己的丈夫……
“結局就像電視劇的情節(jié)一樣,我回到東北,發(fā)現(xiàn)在自己家里,丈夫身邊躺著的是別的女人……”張女士十分傷心地說。
她最終選擇了離婚。現(xiàn)在,日日面對溫哥華西區(qū)的大屋,張女士常常問自己:“移民到底為了啥?”
參與互動(0) | 【編輯:王海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