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吉斯斯坦的中國影子實在是不少,3萬中國商人在這里跑買賣,“鄧小平大街”在吉國首都家喻戶曉,中文系在當地大學里最搶手,那里的碎葉古城,據說是詩仙李白的故鄉,更是令人向往。
關于詩仙李白的出生地,史學界討論很多,一般公認為他出生在唐朝安西都護府最西邊的小鎮(今吉爾吉斯斯坦首都附近的碎葉城)。近年來,中國與中亞各國文化交流越來越多。日前,記者來到了詩仙的故鄉進行探訪,結果卻有點失望。
當地人都不知道李白 鄧小平名字盡人皆知
碎葉城遺址位于吉國首都附近的托克馬克市。據說,上世紀90年代,吉國考古學家曾在這里進行發掘,除了許多佛教文物,他們還發掘出一塊唐代石碑,其上有“安西都護府侍郎李某……”字樣,這又進一步證實了郭沫若最早考證的李白故鄉在碎葉的說法。
一踏上比什凱克市,記者便開始風風火火地尋找李白了。詢問過包括賓館服務員在內的各個年齡段的十多個人,卻沒有一個人知道這位偉大的詩人。安排好住宿后,記者來到臨近的二戰勝利紀念廣場。
信步走在廣場上,突然看到一對50多歲的夫婦坐在凳子上,記者趕緊上前搭訕,但他們對李白是誰都一臉茫然,還反問記者:李白是和鄧小平一樣偉大的人嗎?因為比什凱克有一條長達5公里的“鄧小平大街”,妻子對鄧小平更熟悉。
告別了兩位老人后,兩個女孩迎面走來,她們用生硬的漢語向記者說:“你好。”我們便攀談起來,得知她們在中國人開的公司里工作,并且正在學習漢語。記者心里偷著樂了,她們肯定知道李白。果然,當記者問道“知道詩人李白嗎。”姑娘輕輕吐吐舌頭,其中一個突然明白似地說:“我知道,我聽講漢語的老師說過,那個人出生在托克馬克。”她又不確定地問另一個姑娘:“對吧?”顯然,李白對她們來說,依然陌生。
東干人忘不了詩仙 還能背誦《靜夜思》
第二天,記者迫不及待地向托克馬克前進。入城的路口,凌空的一架飛機模型和碩大的“TOKMOK”字樣出現在前方,出租車司機告訴記者說:“到了,這里原是蘇聯最大的飛行員培訓基地,也是很多新式飛機試飛的機場,不過,現在飛機場都荒廢了。”
記者的心里已經不像踏入這個國家時,對詩仙的故鄉那樣滿懷信心了,轉而有些忐忑不安:擔心在這里會如同在比什凱克時一樣,再次聽到“李白是誰?”的反問。
托克馬克是吉國第三大城市,有20多萬人。城市建設顯得陳舊而雜亂。大街旁邊的一座院子前,幾個中年男子在說著什么。出租車司機停下車說:“你們去問問東干人吧,他們或許知道李白。”東干人是原來生活在中國陜西、寧夏和甘肅東部的回民。因歷史原因流落到吉國,他們至今保持著中國人的傳統。
按照當地人的習慣,司機把車停在一戶東干人家的門外,按了兩聲喇叭。一個十六七歲的男孩出來了,看我是中國人,便用一口標準的陜西口音問道:“找誰么?”
記者忙抄起半生不熟的陜西話套近乎說:“我們是中國來的記者,想了解一些李白的事情。”“那你進來問我達(達,陜西方言,爸爸的意思))。”說著,男孩將我們讓進院子。看樣子,男孩的父親有60多歲了,“叔,我問一下,你知道咱中國叫李白的詩人嗎,他就出生在這里。”我問道。“李白啊,知道呢。娃他爺在的時候說過。”
“那你知道李白寫的《靜夜思》嗎?就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試圖喚醒老人的記憶。“哦,就是抬頭看月亮么。我小的時候,他爺也念呢。”老人低下頭沉思著說。
離開托克馬克市區幾公里處,便是有千年歷史的布拉納塔。這里是9世紀末絲綢之路上的一個貿易中心。塔的一側,有16個約30厘米高的水泥臺座,每個臺座上都固定著一塊木板,板上面有個青銅蓋,木板上記載這座古塔周圍千年來的歷史。
到達這里時,正巧遇到一群來自吉國國立大學的學生。可惜的是,這群大學生依然對李白一無所知。記者不斷向他們講述因為李白的緣故,這座吉國的小城在中國很有名。看記者很失望,其中的一個女學生忙說:“別著急,也許這些歷史記載里有李白的影子(因為碎葉城遺址距這里僅有8公里,而這里曾經是那個年代當地最繁榮的貿易集市。),我去看看。”說著,她跑到那些水泥臺座前翻閱著。
看完所有的記載,這群學生遺憾地告訴我說:“關于李白的記載什么都沒有。”這時,布拉納塔的女管理員的朋友斯大列別克駕駛著一輛越野轎車,從一個古跡挖掘現場趕來了。他拿出幾枚剛剛挖出的古錢幣,向記者兜售。買了他幾枚錢幣后,他便爽快地帶記者向碎葉城遺址駛去。
越野車翻山越嶺20分鐘后,斯大列別克把車停在一片坑坑洼洼的荒丘上說:“到了。”初冬的托克馬克城郊,綠意已經不再。遺址十分荒涼,土丘起伏,雜草叢生,四周稀疏地長著一些樹。不仔細尋找和辨認,不會發現土丘的后面還有少許殘垣斷壁。眼前的這一切令記者很吃驚:干黃的雜草在風中搖擺,起伏的土丘猶如一座座墳墓,甚至見不到在這個國家泛濫的烏鴉駐足;連牧羊人,大概也因為這里地勢坑洼不平,都懶得到這里放羊……斯大列別克看記者疑惑,便說:“這里什么也沒有,但經常有中國人來。那邊還有一塊標有‘碎葉古城遺址’的牌子,其他就什么都沒了。”
蹲下身子,記者輕揉著腳下的泥土,耳邊回蕩著: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瑯瑯吟誦。
新聞鏈接 吉國開始重視李白的詩
雖然百姓對李白的了解不多,但吉國的學者和一些學習中文的大學生對詩仙是越來越著迷了。
現在,李白已經成為中國和吉爾吉斯斯坦兩國發展友好關系的歷史資源。吉國學者曾經主動建議在托克馬克建立李白誕生地紀念碑。
今年6月,在中國駐吉爾吉斯斯坦大使館的支持下,《李白》詩集中俄吉三種文字對照版本第二部出版儀式在比什凱克人文大學舉行。這本詩集收錄了100余首李白最經典的詩篇。早在2001年李白誕辰1300周年之際,《李白》詩集從俄文譯成吉爾吉斯文版本首次在比什凱克問世。
如今,吉國學習漢語的大學生越來越多。很多大學都開設了漢語課,中文系成為最受歡迎的系。在南部的奧什市等還有專門教授漢語的學校。5000冊新版《李白》詩集都無償地送給了這些大學的中文系。吉國學漢語的大學生對研究李白和李白詩詞非常著迷,他們都希望通過研讀李白的詩詞,來增加對中國的了解。
吉政府對其國內專家和學者研究李白詩詞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并借此來推動吉中兩國的文化交流與合作。吉前副總理鮑爾朱洛娃非常贊賞李白詩詞,她在擔任比什凱克人文大學校長時,曾積極支持出版了第一部《李白》詩集中俄吉三種文字對照版,并給詩集作序。她在序中寫道:“理解詩人的詩歌,會使精神更加富有和純潔。吉爾吉斯斯坦的年輕一代,將會繼續翻譯和研究李白的作品。”
(來源:國際在線—世界新聞報;作者:王平 孫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