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18日電 上周末,美國兩大房貸巨頭因資產嚴重縮水、負債飆升而導致市場恐慌性拋售。“次貸危機繼續惡化進入新一階段”等論調開始打擊公眾信心,而此前被視為次貸危機絕緣體的華人,也不得不開始經受陣痛。美國《僑報》7月17日刊發社論文章稱,華人社會應以理性的平常心面對這場危機,需不斷了解美國的經濟政策和法律環境、在融入美國社會的過程中保留一份獨特清醒。至少,對于眼下這場危機的認識,更要保持自救的預警。全文摘錄如下:
連日來,幾乎所有美國人的心都被兩個“房”字的命運緊緊揪著。
就在上周末,美國兩大房貸巨頭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因資產嚴重縮水、負債飆升而導致市場恐慌性拋售。盡管市場終于等來財政部與美聯儲星期天宣布出手救助的消息,但投資者似乎仍然缺乏信心,特別是聯儲會主席伯南克周二關于美國經濟形勢的悲觀言論,更使道瓊斯指數兩年來首次跌下11000點。
于是,“熊來了”、“次貸危機繼續惡化進入新一階段”、“繼上世紀30代以來最大的金融危機可能降臨”等論調開始頻密轟炸普通公眾信心,而此前被視為次貸危機絕緣體的華人,也不得不開始經受陣痛。
“次貸危機”發生初期,市場曾有獨特現象:在幾近“哀魂遍地”的美國房市中,紐約、洛杉磯、舊金山等華人集中的地區房市卻始終保持熱絡,個別地方甚至出現房價不降反升的現象,“華人未受次貸太大影響”的說法也是遍布于報紙、互聯網。
無可否認,在這場持續惡化的危機發生初期,華埠這種獨特現象也確實讓不少華人同胞稍許樂觀。人們都將其歸功于中國人重視購房置業、精打細算的傳統觀念——在中國人看來,房屋不僅是“有立足之地”的心理期許,更是一種象征著成功的財產。據統計,在美國幾大華人聚集城市,華人是各少數族裔中房產擁有率最高的。
正因如此,華人購房一般很少有人申請次貸。對于老一輩的移民來說,通過辛苦打拼、勤儉節約、積少成多,最終得以用血汗錢來置業。而對于新移民來講,也因這種傳統的觀念,來美沒幾年就開始計劃購房。雖然這中間也有貸款者,但他們一般都要交25%甚至更高的首付款,并且在買之前就已根據自身的收入情況作出了安全的還貸計劃。
不過,這種“絕緣”似乎僅限于單純的次貸危機或房市危機。今年以來,美國經濟整體形勢持續低迷,外加糧價上漲、油價飆升、通脹陰影越來越重,這場以次貸危機為源頭的危機已滲透到普通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逃過次貸劫難的華人,現在也難以自外:
第一、各企業裁員殃及華人。美國各大公司紛紛縮減人員,華人雇員自然也難逃厄運。特別是現實的情況下,同等條件下,沒有公民身份或者沒有綠卡的華人雇員,成為被裁大軍中的“優先者”。此前報道,上周末宣布倒閉的全美第二大房貸銀行事前即已裁員半數,無綠卡身份的雇員被告知立即離境或者轉換身份。
第二,華人支柱產業受沖擊。中餐業和小商品生意目前仍是美國華人社會主要經濟方式,特別是對于中餐業者來說,由于油價、糧價節節攀升,中餐業者成本壓力大增,面對已學會精打細算、減少外出就餐的美國消費者,加價不是,減量也不是,結果是飯館利潤持續下滑,客流的減少反過來會加劇擴大經營壓力。
第三,華人傳統習慣受影響。作為外來少數族裔,為了保護自身等多種因素,華人除了保留購屋置地的傳統,也注重投資和儲蓄——與美國人“今天就花明天的錢”的做法不同,華人仍然篤信“手里有錢,心中不慌”。除了支票帳戶里留夠日常生活所需資金外,華人會將余錢投資于股市和儲在銀行,但股市連跌、銀行倒閉,財富安全有憂。
華人社會應以理性的平常心面對現實,仍需要不斷了解美國的經濟政策和法律環境、在融入美國社會的過程中保留一份獨特清醒。至少,對于眼下這場危機的認識,更要保持自救的預警。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