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10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出身中國臺灣的旅美華裔科學家郝慰民以對氣候變遷的貢獻,將于12月10日分享諾貝爾和平獎殊榮。
挪威首都奧斯陸10日將舉行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和聯合國的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以對全球暖化問題的貢獻獲獎。來自中國臺灣的大氣化學家郝慰民,以IPCC在1994年發表的首份關鍵的地球暖化報告主要撰稿人身份獲獎。
全球暖化在20世紀80年代還只是引人興趣的假設,到90年代已有明確科學證據。戈爾和IPCC是從181位候選人和機構中脫穎而出,將平分獎金1000萬瑞典克朗。郝慰民與IPCC部分創始同僚將分享一半的諾貝爾和平獎獎金。
郝慰民說,他不知道能分到多少獎金,也不在乎獎金多少,能夠分享殊榮,以及他隸屬的美國農業部發表正式新聞稿表揚,就是最大的榮耀。
投入森林大火研究20年
郝慰民是早期參與IPCC的隸屬美國農業部的三位獲獎研究人員之一,他是農業部位于蒙大拿州密蘇拉市的火災與森林實驗室負責人,投身森林大火對溫室氣體影響已近兩年;此次分享和平獎,是以撰寫IPCC1994發表的首份氣候變遷報告主要撰稿人身份獲獎,這份報告他負責洛磯山氣候變遷的監測任務,是科學界最早發表的溫室效應報告之一。
54歲的郝慰民是麻省理工學院碩士、哈佛大學大氣化學博士,完成學業后曾在萊茵河畔緬茵茲城的德國國家科學院任務,在那段時期首度投入當時還很新的火災化學領域;他1991年回美國,進入美國農業部林務局,被派到密蘇拉實驗室。
郝慰民是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提出的全球氣候變遷報告主要撰稿人之一,他花一年收集數據,寫了八頁的報告,提出把不同生態體系中的森林大火所產生的溫室氣體量化的方法,包含一氧化氮、甲烷和其他溫室氣體。
他當前正在做的是利用衛星照片把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森林大火所產生的溫室氣體量化。
人為縱火毀滅森林生態
郝慰民從1994年成為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成員后,曾遠赴亞馬遜盆地和非洲收集森林大火的數據。他說,八成的森林大火發生在南美、非洲和東南亞的熱帶地區,對全球生態體系造成毀滅性影響,危及人類健康、空氣和水的品質、大氣層和全球氣候。
他說,他希望他的研究能讓世人了解人類如何造成氣候變化,至于如何阻止森林大火,他未提出解決辦法。他說,他的任務是提供決策者科學見解,供決策者查找解決之道。
不計后果放火
他說,放火的多半是貧窮的農民和有錢的企業,“我們如何告訴他們不要放火燒森林,但那是他們的生計,燒掉林地換取耕地,他們了解森林大火的后果,但為了生活現實,他們繼續這樣做。”
IPCC暖化報告初試啼聲
IPCC是1988年由聯合國轄下的世界氣象組織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共同設立;任務是評估科技、社會、經濟等的人為發展因素對氣候變遷的影響。
初期IPCC只有針對氣候系統及氣候變遷等信息的一個分組,郝慰民即系IPCC創始階段的成員。
IPCC其后擴增關切領域,增加的第二分組是確認氣候變遷后,社會經濟發展對氣候變遷影響,以及怎么去適應氣候變遷,相關之變動可否讓氣候變遷減緩。
第三分組則完全注重溫室氣體減量事項,著重推動全球性溫室氣體減量宣傳,以及具針對性的區域建議。
IPCC在1994年提出極關鍵性的地球暖化現象報告后,立即受到國際上的普遍關注,最近一次發表的暖化報告,是2002年在巴黎發表,對暖化加劇提出極嚴重的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