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人功力 來自訓練
江平說,他在金融衍生品上的功力來自過去的嚴格訓練。在斯坦福大學讀金融學博士期間,他太太生小孩,為了補貼家用,他在學校找到一份工作,輔導讀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的學生。“這份工作,既輔導了學生,也鍛練了自己。”
他說,指導這些碩士生并不輕松,要經常批改考卷。學生在做金融衍生品題目時需要理論聯系實際。“他們自己從市場中找實例來應用衍生品理論,答案是五花八門。”
做為教師,他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批改完所有的試卷,感到壓力很大。“它逼著我去研究金融衍生品,以便快速批改學生的試卷。”這樣,他做過大量演算和識別圖形,他能夠對著滿頁紙的運算,一眼看出結果是對是錯。“最后,我練到只看圖形,就能估計出價格多少,結果和實際價格相差無幾。”
“理論在我身上已經成為一種生物直覺。”他認為,這種生物直覺對他后來的投資生涯發生重要的影響。
墨西哥幣 成突破口
江平說,1994年12月,墨西哥比索貶值,李曼公司損失慘重,信用被降級,一度謠傳要破產。拉美外匯交易部的人幾乎全被解雇。江平因為執意要做一線交易員,便被指定去做墨西哥比索。“我沒有資本投入,沒有客戶,沒有與墨西哥政府或企業聯系,甚至連固定的座位也沒有。”
江平決定從衍生品著手。芝加哥的比索期貨與銀行間比索現匯相關,同時也與墨西哥利率相關。華爾街許多銀行雇用數學博士設計模型供交易員從中套利,他卻憑著對衍生品的熟悉,不用模型,僅用兩個電話,在兩個市場間來回交易。同時,他對銀行間比索期權市場進行研究,發現長期比索期權價格,嚴重低估墨西哥利率的不確定性。他以此為契機,做多比索長期期權、做空比索短期期權,在短短一年內將李曼公司拉美外匯衍生品帶入市場前五名。
1997年的亞洲危機和1998年的俄羅斯危機期間,他的競爭者大部分未能生存。李曼公司內部困難重重,市場又謠傳李曼要破產。但是,江平主管的拉美外匯部門卻一度占到市場份額的一半。“有時我不上班,拉美外匯衍生品交易幾乎停盤。”因此,江平被提升為高級副總裁。
2001年,他經過對墨西哥利率市場的數年研究,發現墨西哥仍然存在機會。于是,他開始從事墨西哥利率曲線及利率基差的交易。“我的對手是華爾街的大銀行。”但是,隨著倉位的增加,許多金融機構連手,試圖將李曼公司擊潰。“我用小量資金進行試探,但每次都被他們打敗,遭受損失。”
后來,他采取邊打邊退的手法,小批量上去,但是不護盤,雙方來回拉鋸。為了保持實力,他分散資金,爭取在夾在其它市場上賺錢,以支持墨西哥的市場虧損。“如果總的投資不能賺錢,我就不能生存。”
2002年開始,他買進的數量開始增加,對手感覺到壓力。當年下半年,他開始反擊,接下來一年中每月從墨西哥贏利近千萬美元。2003年底,他以少量資金將一家大銀行困于泥潭。
中國市場 收益豐厚
作為一位來自中國的留美基金經理,江平一直關注祖國的經濟發展。2001年,他對在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進行研究,發現中國公司的股票被嚴重低估。“我投資中國石油(PTR)比巴菲特要早。”
2000年,全球股市下跌,當時中國最大的石油公司中國石油的市盈率(P/E)僅為5到8倍,而美國最大的石油公司美孚石油(XOM)的市盈率是16倍至19倍;前者分紅率是8%到11%,而后者僅為2%至2.5%。“我看好石油行業的整體。”很顯然,前一公司更好,但被嚴重低估,于是,他對該公司進行了投資。“但是,中國石油的價格兩年沒動。”
2003年3月,股神巴菲特投資中國石油的消息被媒體披露,許多投資者跟進,導致股票狂漲,價格增長許多倍。不久前,巴菲特對中國石油減倉,但是股票價格卻持續上漲。江平認為,如果中國石油股票價格下調的話,仍然具投資價值。
1997年和1998年,美元兌人民幣達到8以上。由于一系列新興國家貨幣發生危機,市場上流傳人民幣必須貶值。但是,江平卻認為,美元會貶值,而人民幣卻會上漲。“這在當時被認為不可思議。”現在來看,他的預測完全正確。
2000年,江平認為,中國的房地產根本不用促銷,將來一定會增值。于是,他開始投資中國房地產,現在,這些房地產都升值好多倍。
2005年,中國股市持續熊市,投資者怨聲連連。江平卻敏銳地意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投資機會已經來臨”。當時,許多優質股票市盈率不到10倍,而贏利每年都增長兩到三成。銀行利率不到2%,巨額存款有可能轉入股市,大量外資為炒作人民幣升值也透過種種渠道流入中國。結果,事實證明他的判斷正確。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