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偉步
(節選)
目前,東南亞華文傳媒面臨諸多困難,但是普遍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華文廣播電視紛紛開播和落地,馬來西亞的星洲媒體集團與香港明報集團、南洋報業集團準備合并,醞釀建立跨越全球性的龐大華文媒體集團。新加坡華文報紙雖然面臨社會英語化的困境,但是近幾年銷量下降的趨勢有所緩解。這些新現象都反映了近一、二年來華文報紙在培育讀者,協助開展華文教育,鞏固華文市場等方面取得了新進展。
(一)、華文報紙銷量提高
新馬仍然是東南亞華文傳媒最發達的兩個國家。在華文報業領域,無論是報刊的銷量,還是報刊的數量,馬來西亞已經遠遠拋離了昔日海外華文報刊中心的新加坡,然而,在廣播電視領域,新加坡卻執牛耳。
目前,馬國約有87%的華人,大約522萬的華人通曉華文,其中77%大約402萬的華人為華文報讀者。由此可見,國內各報讀者群持續增長,媒體業未來展望相當樂觀。而華文報的滲透率也繼續上揚,也有利于提高集團報紙發行量。
另一個華文報業重鎮——新加坡,隨著中國經濟迅速發展,華語商業價值不斷提高,以及政府為保持華族文化不懈推廣華語以及華文,近幾年來,華文報業的銷量也比以往有所起色。《聯合早報》延續了下降的勢頭,但相比較起來,英文報《海峽時報》的銷量仍然遠遠超越《聯合早報》。
在泰國,隨著中國日益繁榮富強和國際地位、國際影響力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到中國投資經商,因此有必要通過華文報紙了解中國情況,從而拓展了華文報的市場,增強了華文報的吸引力。泰國的華文報紙銷量也從2000年的10萬份增加到目前的13萬份。雖然增長不是相當明顯,但是其不降反升,顯示了泰國華文報業樂觀的前景。
在印尼,華文報業也令人感到樂觀。2006年《千島日報》、《國際日報》的銷量有數千份的增長。《印度尼西亞星洲日報》2007年1月搶灘印尼,表現不俗。在柬埔寨,華文報紙的銷量也有所上升,《柬埔寨星洲日報》目前的銷量已經超過5000份。在越南,《西貢解放日報》的銷量也有比較大的增長,許多非華裔的越南人也購買該報,把它當作學習的語文教材。菲律賓,華文報業穩中有升,總銷量輕微上升。
(二)、加強與中國報業的合作
邁入21世紀,中國與柬埔寨等東盟國家進入一個全方位發展與合作的新時期,柬埔寨華文報刊也迎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泰國6家中文報都十分重視中國報道,各辟有多則8個、少則1-2個的中國新聞專版(包括臺灣新聞版面)。開展對外合作,特別是與中國媒體合作是華文報業發展中的一個突出態勢。基于人才與資金的限制,與境外強勢華文媒體合作辦報成為了泰華報業提升辦報水平的一條捷徑。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準備與廣東媒體合作,轉載其新聞,之前該報已經與上海《新民晚報》、云南《云南日報》開展合作,互相轉載新聞。
新加坡《聯合早報》則早已經加大對中國的報道。該報把中國新聞組從國際新聞組分離出來,使之成為與國際新聞組平起平坐的新聞組。該報在北京、上海、廣州、重慶、香港、臺北派駐記者,全方位報道中國新聞,目前該報也尋求與中國媒體合作,希望借助中國媒體進入龐大的報業市場。
對于在當地國家仍屬弱勢媒體的華文媒體,加強緊密合作,讓海外媒體的視角和經營理念同中國媒體的資金和人才優勢相結合,讓華文傳媒的聲音更響亮,已經成為海內外華文傳媒的共同呼聲。
(三)、華文報業集團化趨勢明顯
2006-2007年中,東南亞華文報業集團化趨勢明顯加強。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馬來西亞星洲媒體集團宣布南洋報業集團與星洲媒體集團、香港明報集團合并組成明報集團,同時在香港和馬來西亞上市,打造成為海外華文出版業的巨頭。
新加坡《聯合早報》、《聯合晚報》、《新明日報》已經是新加坡報業控股公司的附屬機構。在其他東南亞國家,華文報業的集團化也在醞釀之中。比如說,在泰國就曾經一度傳出六家華文報紙合并的消息,以實現資源共享,擴大報紙利潤,增強影響力,減少虧損的目的。
(四)、馬來西亞華文報業向外擴展
馬來西亞已經成為中國(內地、香港、臺灣、澳門)之外最繁榮、競爭最激烈的華文報業市場。將近20份華文報刊在馬國展開競爭。當前該國華文報業已經形成《星洲日報》一騎絕塵,其他報紙相互混戰的局面。馬來西亞不僅在國內激烈競爭,同時也把視野擴展至鄰近國家。比如說,東馬的《國際日報》、《亞洲日報》等銷至文萊,《星洲日報》則在柬埔寨、印尼開辟了新的華文報業市場。
目前,《星洲日報》在柬埔寨和印尼的發展勢頭良好。星洲媒體集團利用其雄厚的財力,派遣優秀報人赴各地辦報,以“文化辦報”的理念在東南亞擴展華文報業,傳播中華文化,雖然創辦初期面臨巨額虧損,但是長遠來說,卻為星洲媒體集團擴展生命線播下了收獲的種子,實屬明智之舉。
(五)、新加坡華文傳媒仍有強大生命力
眾所周知,由于政治、經濟、文化、種族原因,新加坡在獨立時就實行英語優先發展的策略。如今,社會各個層面的英語化程度都在加強,華文報業面臨市場萎縮甚至消亡的危險。但是從近幾年的情況來看,鑒于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挽救華語措施,中國迅速發展以致華語商業價值提高,以及外來新移民不斷涌入新加坡的事實,華文報業仍有發展的空間,至少在20年之內不會消失。
(六)、華文廣播電視紛紛落地開播
除了新加坡外,其余東南亞國家普遍不設立華語廣播或電視頻道,即使開設了華語廣播和電視頻道,也僅是用于簡單地播報新聞,而且時間很短。故此,東南亞華語廣播和電視的歷史基本上是空白的,近幾年,隨著中國經濟地位日益提升以及與東盟貿易的不斷增長,了解中國、走進中國成為東南亞社會的迫切愿望,他們對中國新聞的需求度日益提高。東南亞各國電視臺紛紛增加購買華文節目的數量,增加華文電視的播放時間。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就與菲律賓的廣播協會就簽訂了協議,實現節目互換。目前,菲律賓國家電視臺開設了華文電視節目,名為“福華有線中文電視服務”,每天用閩南話、廣州話和普通話播出7.5小時。
中國與馬來西亞廣播電視業的聯系近幾年也得到明顯加強。自1992年以來,中國廣播電視電影總局與馬來西亞的新聞局每兩年開展對話、交流活動。2004年5月,中國電影集團和中國電視總公司與馬來西亞的寰宇電視公司分別簽訂了電影合作合同,與ASTRO天映頻道簽訂落地合作協議,華人因此能夠收看到大量的中國電視節目。
2005年12月18日泰國中文電視臺開播。開播后在當地晚上9點到12點的時間段每天播放3個小時的電視節目;節目由新聞、紀錄片、文藝三大板塊構成,將以中文會話、泰文字幕為主播出,同時也會有以泰文會話、中文字幕或潮州話、客家話等地方方言播出的節目。新聞節目將以中國新聞、中泰交流活動新聞和當地僑團新聞為主,而電視短片、紀錄片節目將重點介紹中國的風光名勝、民俗風情、文化教育等,文藝節目將突出播放流行的影視劇。
在新加坡,大量中央電視臺的節目進入新傳媒頻道和優頻道。2007年3月,中央電視臺制作的《大國崛起》每周三在新加坡8頻道播出。播出之前,8頻道大做廣告,幾乎在黃金時段每隔20分鐘就有一次《大國崛起》播映的廣告,引發觀看熱潮。優頻道則播出《張騫通西域》,與8頻道對壘,收視率也很高。近幾年,新加坡電視媒體大量從中央電視臺購買節目,特別是電視紀錄片,觀眾反應都相當不錯。電視劇則大多來自香港、臺灣,用普遍話重新配音,代替粵語、閩南語。從筆者的觀察和統計來看,新加坡各個華語電視頻道80%以上的節目來自中國。這對于新加坡延續華語,推廣中華文化作出了相當大的貢獻。
印尼美都電視臺是印尼播放華語新聞的電視臺,它與中央電視臺有密切的合作關系。2000年11月,用印尼語、英語和華語進行播音的“地鐵電視臺”開播;2001年3月,萬隆一家華語廣播電臺開播。華人因此很容易收看收聽到來自中國原汁原味的廣播電視節目。
在越南,國家電視一臺和二臺每天都播放中國新聞,這些新聞直接采用中國新聞畫面,并配有中文字幕。2005年11月26日,“云南衛視”在越南河內廣播電視臺有線網開播,成為中國首家進入東盟國家有線電視網的省臺。柬埔寨目前已有7家電視臺。中央一臺、九臺、四臺,以及福建臺、廣東臺和鳳凰臺的節目都能通過當地有線電視臺收看到。它們成為柬埔寨人認識中國、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
本文為原文節選,綜述全文請參見即將出版的《2007年世界華文傳媒年鑒》,未經允許,任何單位、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