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現在生活條件和工作機會的改善卻沒能淡化這一代青年人的出國意愿呢?翁認為,“在福清出國移民的風氣仍然深入人心”。移民文化廣泛而深入的影響,使得生于斯長于斯的年輕人自覺不自覺地選擇了出國發展的人生道路。這種影響主要來自家庭的支持與鼓勵、同輩群體陸續出國的示范與壓力、敢闖敢拼的性格。
另外,那些影響出國行為的動力因素沒有太大的改變。“出國賺一年,國內要賺五到十年”的狀況依舊,在這種情況下,要在國內找到一份受人認可的“好工作”是非常困難的,而且在當地,收入是衡量工作好壞的主要準繩。
影響
根據福建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的研究結果顯示,新移民最直接的作用和影響是,大大減輕了當地政府的就業壓力。福清市剩余勞動力逾10萬人,而1979年以來福清辦定居護照的合法移民加合法出境滯留不歸的就約6萬人。
據了解,在日本,一個福清人打工一年,平均能匯回15萬元人民幣。這些人出國客觀上大大減輕了剩余勞動力就業對當地政府的壓力。
其次是產生了相當可觀的外匯收入。據統計,長樂市僑匯收入1991年是1600萬美元,1998年是2.3億美元。如果加上由地下錢莊匯回的,可達到5億~6億美元,遠遠超過了當時長樂市的財政收入。
朱美榮認為,新移民將極大地改變海外華人社會的發展趨勢。華族一旦在新移民所在國形成,將成為當地多元民族的組成部分。這將“從根本上改變中國新移民在發達國家的人權地位”。
據了解,一般來說,新移民大都到華人辦的公司打工,做售貨員,食品廠殺雞等等。分析人士表示,這種工作對那些在國內大部分是無業人員或農民的人來說,并沒有降低了他們的地位。從無業到有業,應該是一個進步。
翁才敏表示,自改革開放以來,福清市的出國移民潮已經經歷了兩代人,根據兩個不同階段的基本特征,“第一代是以已成家立業者為主的非法移民時代,第二代是以青少年為主的留學打工時代”。
據悉,林建秀和在國內的兩個孩子,已經英國方面批準可以辦理前往英國定居的手續。有分析人士甚至擔心,隨著這樣的事情不斷發生,誕生在福清農村這些建筑精美的別墅洋樓,若干年后,會不會也淪為第二個廣東開平“碉樓”。(楊興云)
[上一頁]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