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前的矢野浩二和想象中的一點兒也不一樣,黑色的休閑外衣,鴨舌帽,唇邊淡淡的胡茬。演鬼子時眼神里的“凌厲”和“兇悍”可是給記者留下過深刻的印象,但是此刻,午后的陽光透過咖啡館的落地大玻璃窗緩緩落在他臉上,很溫和很禮貌的一個人,不像演員,更不像日本兵。
當了一年“板凳隊員”
在來中國之前,浩二已經在日本演藝圈打拼了8年,其間,始終沒有取得事業上的突破。不知有沒有人注意到,在《午夜兇鈴》里還有浩二的身影呢,他扮演第2個被貞子嚇死的人。
但是,命運會在哪里轉彎誰也不知道。2000年4月,當時在日本的簽約公司為浩二接了一部改變他人生的戲——中國電視劇《永恒的戀人》,浩二在片中飾演一個日本留學生。第一次來到北京,一切都是那么新鮮,古老的城墻、溫暖的陽光、善良的人們……這座原本陌生的城市迅速征服了他的心。3個月拍攝結束后,坐在飛往東京的航班上,浩二下定決心——要來中國發展。但去一個人生地不熟的陌生國家總要有積蓄,為了多攢些錢,浩二干脆到搬家公司去打工。2001年5月,懷揣著全部家當——6萬元人民幣,單槍匹馬的浩二重新踏上了中國的土地。
那時的他一句中文都不會,拿著自己的簡歷,帶著一個翻譯,到劇組、經紀公司去四處推銷自己。由于沒有名氣,又無法溝通,當時所受的冷遇可想而知,還遇到過謊稱能幫忙介紹拍戲機會的騙子。沒有工作做,又沒什么朋友,干脆努力學中文,在語言學院學了幾個月中文入門后,浩二每天在家看《新聞聯播》,看各式各樣的中國影視劇。錢越來越少,工作仍然沒有找到。
“那個時候非常著急,但知道急也不是辦法。壓力太大的時候,就喝喝啤酒。有時候一邊淋浴一邊大聲唱歌,把心里的不愉快發泄出來,讓自己的眼淚順著水一起流走……”好幾次,也想過要不要放棄,但一個朋友送給他的“破釜沉舟”的字條曾經深深震撼過他。“來中國是我自己的選擇,又沒有人逼我,自己的夢想還是不應該輕易就放棄吧。”
浩二邊喝咖啡邊輕松地給記者講述著那段“漂”在北京,當“板凳隊員”的經歷,只有偶爾的一瞬,才能在他眼睛里發現滄桑一閃而過。
在中國當“鬼子”專業戶
經過將近一年的等待,機會終于來了。一位攝影師把浩二介紹到《走向共和》劇組,導演一見到他就說:“天皇!”雖然天皇的戲份不多,但難得的機會還是讓浩二“高興得跳了起來”。平時都喝“普通燕京”的他當天就買了“燕京純生”以示慶祝。就這樣,“明治天皇”的角色使浩二實現了零的突破。但事業真正的轉折點,還是從他遇到楊陽導演開始。
2003年,楊陽執導的《記憶的證明》開拍,聽說劇組需要日本演員,浩二主動找到楊陽導演。幾次試戲下來,浩二得到了兩個角色——岡田和他的孫子青山洋平。這不但是他第一次扮演日本兵,更是第一次接觸到那段他以前所不了解的歷史。為了徹底了解真相,他主動去找各類歷史資料和關于抗戰的中國影片。浩二說,當時接下角色,幾乎沒有任何的猶豫:“作為演員,不管演什么角色都應該完全投入。況且,岡田不是一個臉譜化的角色,有很多內心戲,很人性化。”由于和以前中國抗戰電影里簡單粗暴的“鬼子”形象不一樣,浩二一看完劇本就喜歡上了這個角色。
因為浩二的全情投入,他所扮演的岡田一下子引起了眾多業內人士的注意。隨后,《小兵張嘎》中的齋藤、《烈火金剛》中的毛利大隊長、《野火春風斗古城》中的多田……一系列日本兵的角色紛至沓來。他自己也與楊陽的影視公司簽約,成了一名簽約藝人。
從未因扮演“鬼子”而后悔
事業的壓力剛有所緩和,卻有更大的壓力向浩二襲來。2004年,《記憶的證明》播出,消息傳到日本,浩二的日文網站上出現了不少來自日本的批評甚至謾罵。有些人還揚言:“你不要再回日本了!”面對這樣的言辭,浩二笑笑說:“雖然心里有點不舒服,但是……無所謂。每個國家都有這樣的神經病!”他告訴記者,現在日本年輕人只關心自己的事情,別說是歷史了,連鄰居家住的誰都不在乎。他希望通過自己演的戲,讓日本觀眾了解一下當年發生了什么,不要對歷史的真相那樣冷淡。
今年元旦,浩二回日本探親期間,在街頭被幾個右翼分子圍攻,所幸被身邊的朋友及時阻攔,只是手上有點擦傷。浩二對這件事似乎不想多談。令記者意外的是,他擔心的倒不是自己,而是怕這個消息會影響兩國老百姓的感情。雖然扮演的角色很多是“壞蛋”,但浩二都是用一種平和的態度來塑造他們。他說:“我并沒有做什么壞事啊!我覺得我所做的是正確的,所以一點兒沒有后悔,也沒有什么好害怕的。”至今,他也不諱言自己最喜歡的角色,就是《記憶的證明》中的岡田。
夢想演中國人娶中國老婆
現在,越來越多樣的劇本找到浩二,他已經不再局限在日本兵角色里了。日本NHK還專門到中國拍攝了關于浩二的紀錄片。今年1月在日本播出后,不少日本觀眾通過他的日文網站發來了鼓勵的信。
浩二感慨道,“現在我的地盤在中國。”以后如果有日本劇組的邀請,他也愿意回去拍戲,但拍完了肯定要回來。
關于未來,他的夢想很多,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演一個中國人的角色,而且要自己配音。浩二笑瞇瞇地說:“以我現在的中文水平,可能還得十幾年甚至更久吧。但是沒關系,我愿意等,哪怕用一輩子的時間來等。”這樣算來,還有好幾十年的時間,但他的下半輩子就得“扎根兒”在中國了。
對于娶個中國老婆在中國安家的想法,浩二一點都不掩飾。在他的眼里,中國姑娘直率、開朗、真摯、獨立,就算離開了男人,也可以很好地生活。浩二說自己不是個大男子主義者,他希望自己的愛人就算和自己成了家,也不要輕易放棄夢想。雖然渴望愛情,但現階段浩二還是把生活重點放在工作上,同時等待緣分到來的那一天,她出現在面前,用中文對浩二說,我們一起追夢吧!
對于自己的另一半,浩二沒有多少條件。“最關鍵是會做飯,連日本飯也能做更好”。浩二突然想起了最重要的一條,同時把自己喜歡吃的中國菜列出了一大堆:“西紅柿炒雞蛋、宮保雞丁、東北亂燉、大拉皮、入鄉隨俗……啊,不對不對,是魚香肉絲,發音和‘入鄉隨俗’太像啦……”
浩二趣事一籮筐
浩二現在用中文交流和拍戲已經完全沒問題了,但剛來中國時他也鬧過不少笑話。他把它們一一記在了博客里,看他文字中的奮斗史,總是樂多苦少。
“腦子進可樂了”
拍《小兵張嘎》的時候,演嘎子的演員教浩二中文俗語。有一句是:“你腦子進水了!”浩二問:“只能進水嗎?進點別的不行嗎?比如說可樂、白酒什么的……這都是你們愛喝的吧?”后來浩二就發明了若干說法:“你腦子進可樂了,你腦子進白酒了,你腦子進礦泉水了,你腦子進豆漿了……”最后,嘎子無奈地說:“浩二哥,你喜歡進什么就進什么吧……”
“日本人一張”
第一次去北京的電影院看電影,浩二不懂怎么買票,就站在售票處旁邊看別人怎么買。第一個是個軍人,拿出軍官證說:“軍人一張。”接著兩個學生,拿出學生證說:“學生兩張。”浩二想:“哦,原來這么簡單。”然后,他走到窗口說:“日本人一張!”
“我1痛”
有一次,浩二累得腰痛,一大早到醫院掛號,掛了個“1號”。8點準時開始叫號,護士喊:“‘腰’號!”沒人回答。又喊兩遍,還沒人回答。于是護士叫了“2號”“3號”……浩二納悶:“我是第一個為什么不叫我?”叫到10號的時候,浩二忍不住上前問:“我是1號。為什么沒叫我?”護士說:“我叫‘腰’號了!‘腰’就是1,1就是‘腰’,這你都不懂?快進去吧!”來到醫生面前,醫生問:“怎么了?”浩二毫不猶豫地說“我1痛!”醫生像巖石一樣愣了。(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