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4日電 近年來,隨著中國國力的持續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高,外部世界了解中國的愿望日益強烈。與此同時,為消除各種“威脅論”的不利影響,中國開始主動加強與外部世界的文化交流。針對孔子學院在世界上的迅速推廣,全國政協委員韓方明在新加坡《聯合早報》上刊文指出,孔子學院的推廣不可“大躍進”,且要重視“后勁不足”的情。主要內容如下:
在迄今短短兩年時間里,孔子學院就已遍布近50個國家,達120多所,同時還有數百所申請建設項目有待批準,遠遠超過了初定建立100所海外孔子學院的目標,無論是需求還是發展速度,都在當局的意料之外,更引起了世界的矚目。
但是,與此同時,在兩年來的探索和發展中,我們也看到了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有關機構對傳播漢語文化的內外環境評估不足。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外部環境上,有關方面對國外的需求了解不夠,對各國政策的差異沒有準確的把握;其二,在內部環境上,推廣孔子學院的隊伍和軟件無法滿足有效傳播漢語文化的需求。在當前各國競相傳播本國語言文化的趨勢下,中國面臨的這個問題顯得更加突出。
造成上述缺失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發展目標缺乏科學依據。在需求旺盛的基礎上,孔子學院的發展目標曾在短期內多次調整,最近將其2010年前的發展目標調高到500所,作為一項涉及到國務院20多個部委的重大舉措,但這似乎缺乏嚴格的評估和論證。
要重視后勁不足的情況
在軟實力競爭日益激烈的大勢下,防止傳播漢語文化中的“大躍進”傾向,保證需求與供給、數量與質量的相對均衡,將直接關系到傳播漢語文化的全局。
目前,孔子學院基本上采取國內外機構合作的模式,而在授權特許經營和總部直接投資等方面卻一直沒有進展。就國內外合作模式而言,存在的問題不少,需不斷改進。例如,過去只重視外方的資質,對國內方資質的要求卻被忽視。
在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階段,推廣漢語文化的重點應根據具體情況而決定。目前,孔子學院主要是與當地大學合辦,而與其他機構、社團合辦卻為數不多。中國有關部門應該把視野擴大到各種渠道,包括當地的國民教育體系、高等院校、中小學等等。在合作內容上,培訓師資、派遣志愿者、舉辦漢語水平考試等等,也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查和調整。
由于在某些國家發展過多過快,所以傳播漢語文化的隊伍建設和軟件建設顯得跟不上步伐,包括推動者、管理者、專職教師、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等方面都存在不少問題。
同時,在一些國家出現了漢語文化國際傳播熱與孔子學院落地難的現象。這表明,孔子學院在合作模式、途徑、內容等方面確實有待調整。
上述問題的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與中方戰略管理缺失有密切關系。戰略管理不到位,必將影響到語言和文化傳播的成效。
筆者認為,中國有關當局必須完善海外孔子學院的管理體系,科學評估發展環境,找準優劣勢,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合作模式,選擇適當的合作重點。只有從這些方面著手,尋找問題和對策,孔子學院才有可能健康而有序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