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眾議院今天以263票對171票的投票結果通過了經過修改的大規模金融救援方案。圖為眾議長南希·佩洛西(坐者)在國會其他領袖的陪同下簽署了這個剛剛通過的方案。 中新社發 邱江波 攝
|
美國國會眾議院今天以263票對171票的投票結果通過了經過修改的大規模金融救援方案。圖為眾議長南希·佩洛西(坐者)在國會其他領袖的陪同下簽署了這個剛剛通過的方案。 中新社發 邱江波 攝
|
中新網10月8日電 法國《歐洲時報》10月7日刊發題為《美國救市誰來救世?》評論文章說,美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要恢復,僅靠幾千億美元顯然不夠,更重要的是,美國今日之危機,乃包裹在過度消費、憑借美元在全球發行通貨的特權來吸納全世界過剩生產和供應能力的悖論內核中。而其救市方案并未觸及這一內核,因此很可能進一步惡化財政狀況,加劇通脹趨勢,甚至孕育出金融市場的另一個泡沫。
文章摘錄如下:
幾經波折,數易其稿,美國政府7000億美元的救市計劃終獲通過,但顯然,市場對這一方案仍缺乏信心,紐約股市繼續暴跌。
彭博社此前的民調顯示,55%的美國民眾反對“救市”,認為“花納稅人的錢來救援私營公司不是政府的責任”,更不應該讓“喝粥的人去救助吃燕窩的人”。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當一場源自華爾街的金融海嘯蔓延全球時,每一個人,無論是“喝粥”的還是“吃燕窩”的人,恐怕都難以獨善其身。
應該說,美國政府如此深入地介入經濟體運行,是二戰結束以來所絕無僅有的。從財長保爾森給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下跪,到總統布什“自2002年以來首次在黃金時段就經濟問題向全國發表電視講話”就可看出,此次危機之嚴重,已到了政府必須放下身段砸錢阻止的地步。
盡管救市是必要的,但輿論界幾乎眾口一詞地認為,美國政府的這一救援計劃只是療傷的鎮痛藥,治標不治本,雖能緩解眼下對流動性消失的恐慌,多少恢復一些市場元氣,但并不能根除這次危機所暴露出的美國金融體系本質的弊端。
與此同時,源自美國的這場金融病變正迅速傳染到歐洲,包括法國在內的歐洲各國也相繼展開“拯救”行動。不過,面對這樣一場風暴,僅僅靠一個國家的援助是不夠的,更需要全球聯手。4日在巴黎結束的歐盟四國峰會上,法、德、英、意四國首腦已達成共識——協調合作,通過扶持金融機構、加強監管等方式,恢復歐盟金融秩序和市場信心。但這似乎僅是“口號式救助”,說到掏錢,誰也不愿意做“帶頭大哥”,四國并未達成類似美國的大規模救市計劃,法國總統薩科奇更否認倡議歐盟共同建立3000億歐元救市基金。
英國媒體指出,歐盟“三駕馬車”英、法、德面臨不同國內問題,使他們的“救市”步調難以一致,對建立全歐金融安全集體機制各有盤算。
看來,歐洲能否比美國更好地渡過這場金融風暴,現在還言之尚早。
外界正在將期盼慢慢轉移到中國身上。從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到全球首富——墨西哥電信大亨斯利姆,以及眾多經濟學者,無不冀望中國挽救這場世界性危機,正如其在10年前亞洲金融危機中發揮的作用一樣。資本市場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個“信心市場”。當人們發現曾頂禮膜拜的華爾街金融體系竟是如此不堪一擊時,便急于尋找新的經濟圖騰。
作為新興市場,中國在世界經濟中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其總額超過1.8萬億美元的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其僅次于日本的美國債券數額,都令美國在“救市”時也要看中國的“臉色”。尤其是中國經濟正日益融入全球化大潮,市場經濟日趨成熟,經濟政策日漸開放務實,在全球經濟面臨危機的時候,中國經濟尚能逆勢增長的事實,不能不讓西方世界刮目相看和借鑒。
但“世界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在充滿內憂外患、天災人禍的2008年,中國自身也面臨著“中國式衰退”的危險,正如中國總理溫家寶所言,“一個有13億人口的大國長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就是對世界的最大貢獻”。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中國將承擔自己應盡的責任。
柏林墻倒掉之后,世界經歷了一次空前的繁榮。全球化通過世界范圍內的分工,刺激了財富的增加。如今,人們正邁入另一個世界。危機已不可避免,有可能使這場危機程度減輕或時間縮短的因素是新一輪產業革命,是“靈魂深處爆發革命”,而非冀望什么“救世主”。這或許也是這場經濟危機所顯現的積極跡象。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