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5日電 北京奧運前夕,英國媒體紛紛播出與中國或中國人有關的節目,其中也有不少是從關注中華文化在英國狀況的角度去拍攝的紀錄片、紀實片。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不久前,英國四大城市專門舉辦了展示華人在英國經歷的露天活動——“絲光錦屏”(Silk Screen),放映一系列紀錄片,講述數十名英國各地華人、華裔、或與中國有緣英國人的故事。
其中,有一部片子是關于英格蘭西北曼徹斯特市華夏中文學校的校長騰學女士講述的在英國開辦中文學校的故事。
中文學校
世界各地的華人社區幾乎都有由熱心人自發創辦的華文學校,旨在為第一代、二代,甚至第三代華人子女提供課余學中文和中國文化的地方。
近年來,雖然世界很多國家都掀起了學中文的熱潮,但是在西方國家這種社區自發開辦的、針對華人社區的中文學校經營維持都仍然是一件困難重重的事務。
多數學校長期面對的是資金短缺、生源不穩定、合適當地學生情況的好教材難以保證等難題。
騰學校長介紹說,曼城的華夏學校也不例外,從創辦至今12年來,作為一個普通話教育的中文學校,路程是蠻艱辛的。
據了解,曼城華夏中文學校最初只不過是一些大陸留學來的家長湊在一起為幾個孩子解決課余中文學習需要而已,根本算不上是學校。
如今,學校已經有兩百多名學生,而且下個學期可能還要增加班級。
校方表示,這其中有從中國大陸到英國留學、移民的人數增多這一原因,也有一些當地說廣東話的華僑子女開始愿意學習一些普通話的原因。
教學難題
有華人、華僑的子女,也有大陸留學、移民人士的子女,不同家庭背景和不同中文底子,為類似于華夏中文學校這樣的社區中文學校提出了教學難題。
騰學校長表示,在英國辦中文學校,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就代表著不同的挑戰。
年紀小的學生受父母“逼迫”,周末犧牲游戲休息時間前來上學,自己心里不一定情愿。
而年歲大一點的學生,特別是很多在中國已經讀到中學的學生,由于英語水平不好,一時難以融入本地同齡人的圈子,把中文學校當作了找回一些心理平衡和自我安慰的地方。
另外據介紹,在海外辦中文學校,如何為不同背景的學生提供幫助只是困難的一方面。
騰學校長說,對主要依靠華人志愿者參與經營的中文學校來說,更大的挑戰在于如何找到經費來源和高質量的教材。
財源與教材
據悉,英國各地的中文學校除了能夠從當地市區政府得到非常有限的資助外,一切運作都要靠家長繳納的一點點學費和志愿人員的義務勞動來支撐。
騰學校長不無抱怨地表示,中國政府這些年在海外推廣中文教學的錢花了很多,但是卻好像不大愿意理睬他們這些為華人社區普及中文教育的單位。
騰校長最希望看到的是,中國方面在面向海外的中文教材上能夠多下一點功夫。
她認為,眼下的大陸中文教材,要不然就是太多關注“弘揚文化”,缺失關注趣味性和可讀性,要不就是在拼音與文字的關系處理上有問題。
騰校長指出,對于生活在拼音文字環境中的孩子們來說,讀拼音很容易,而認字很難。如果教材上有拼音,那么就等于幫助學生們偷懶,對學習中文其實是“有百害無一利”。
而要讓資金本來就不多、主要依靠志愿人士提供服務的華文學校去尋找人力、物力編纂自己的中文教材,那似乎真的是談何容易。(皓宇)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