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七日,林軍在北京友誼賓館舉行的中國僑聯八屆一次全委會上,再次當選為中國僑聯主席。 中新社發 史利 攝
中新社北京七月十八日電 題:中國僑聯主席林軍:以僑為本 為僑服務 維護僑益
中新社記者 王海波 張冬冬
在中國僑聯第八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祖籍福建安溪的林軍再度當選,出任新一屆中國僑聯主席。他在十八日接受記者專訪時,給自己過去兩年的工作“打六十分,剛及格”。他說,過去兩年,自己主要是把大機關的工作方式引進來,把企業的管理理念引進來,盡可能調動機關積極性,把群團工作做好。
林軍一九四九年八月出生于印尼,一九五三年隨父母回到中國。二〇〇四年七月當選為第七屆中國僑聯兼職副主席,三年后調任中國僑聯黨組書記,二〇〇八年一月在中國僑聯第七屆五次全委會議上當選為第七屆中國僑聯主席。
“初到中國僑聯工作,在自己人際圈中引起不小的震動和疑問”。林軍說,“談到僑的情結,不陌生”。自己出生在國外,在國外生活過三四年,父輩接觸的人大部分都與僑有著這樣那樣的關系,“對僑的生活、情感、憂慮和意見,從小耳濡目染,從來不陌生,對僑胞有著一種本能的親切感”。
但到中國僑聯工作前,林軍的工作跟“僑”沒任何關系:此前,林軍曾在煤礦工作過八年,在煤炭部工作過十年,后來在國家經委工作過三年,在發改委工作了十三年,而后擔任中國儲備糧總公司總經理六年。
外界評價林軍“話不多,扎實,能干,有威信”。中國自古以來“水官”和“糧官”兩官難做,林軍在擔任中國儲備糧總公司總經理六年間,中國糧食儲備總量翻了一番,糧食優質率由陳化糧基本占兩成,到新糧占百分之九十五。
一年前,林軍出任中國僑聯主席后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面臨許多新問題、新任務,工作壓力很大:一是前幾任僑聯主席的工作已將平臺搭建的很高,在此基礎上把工作做的更好,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二是感覺到責任很重。中共中央、國務院對僑務工作越來越重視,要求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只能把工作做的更好,感覺背負千金重擔;第三,大家期望值很高。因為自己是歷屆僑聯主席中最年輕的一個,并且有在國家機關和企業工作的經歷,大家指望自己對僑聯工作能有所推進。
其時他表示,中國僑聯開展活動已經三十年,現在需要認真地進行總結和回顧。特別是針對中共十七大提出來的新形勢、新任務、新階段,需要有一些新的思維、辦法和舉措。兩年來,中國僑聯工作“新意頻出”,這個人民團體更加“活躍起來”,林軍上月初的臺灣之行,更是得到海內外僑界的好評和支持。
回顧兩年來的工作,林軍說,中國僑聯影響力在擴大,地位在提高,話語權在加重,黨和國家對中國僑聯的重視程度也在提升。他說,經過在國家發改委和企業的工作來到中國僑聯,工作領域、工作對象、工作性質和干部隊伍狀況都不一樣,但是到僑聯工作,有“歸隊”的感覺。
林軍說,隨著歸僑僑眷概念的延伸,僑聯的工作面不斷擴大,面對的對象呈現出立體的社會,有很廣泛的空間開展工作,而且可以做很多政府不便開展的工作。“這次很瀟灑地到臺灣,與各方面的人交流,就是充分利用了僑聯的民間身份”。
林軍強調:“臺面很大,關鍵是怎么利用臺面,怎么挖掘潛力,怎么使僑界群眾自覺地理解中國的政策以及對某些問題采取的措施,能夠自覺地為國家建設大局服務”。
林軍介紹,此次僑代會修改的中國僑聯章程有幾點明顯變化:新增加聘請海外委員,提名僑聯界全國政協委員等方面的內容。
新修改的章程還明確提出,要“促進海外華文教育”。對此林軍表示,“華文教育是未來中國僑聯需要探討的課題,現在只是作為任務提出”。他說,中文將成為世界語言中普及率最高的語言之一,中國文化如何與海外有效交流需要進一步思考。
林軍說,過去五年,中國僑聯著力打造“親情中華”文化品牌,在加強海外僑胞團結的同時,切實滿足了海外僑胞對中華文化的需求,豐富了他們的日常生活,同時增強了中國僑聯在海外僑胞中的影響力和親和力。
二〇〇九年五月十二日,由中國僑聯援建的新北川中學奠基。林軍說,中國僑聯選擇援建北川中學,基于兩方面的考慮:一是建設一所學校,對海內外僑胞來說,負擔不是很重;第二,北川中學影響很大,新建的北川中學將進一步凝聚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的愛心。
“以僑為本、為僑服務作為中國僑聯宗旨,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維護歸僑僑眷的權益”。林軍介紹說,中國僑聯通過各種方式、渠道,特別是專門成立法律顧問委員會,有效地維護了僑胞的合法權益。今后,在維護僑益方面,還要從“事后維權”轉移到“事前維權”。
林軍表示,中國僑聯現有人才結構不盡合理,人員文化素質、政策水準等還不盡如人意。“衡量一把手的業績,最重要的是將隊伍帶起來,否則是最大敗筆”。未來五年,中國僑聯將“強基固本”,加強自身建設,通過人才流動,僑聯干部培訓、輪訓,提高僑聯干部引導、組織、服務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的能力和水平。(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