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 ,中餐館是國人療饑止渴的場所,更深層的是國人鄉情撫慰的驛站。
西班牙馬德里,一條幽清的小街,一座雅藉的小餐館。
中國字、中國燈、中國畫、中國紅,未曾進入,胃就暖了幾分,情就近了幾分。進門,一尊樂呵呵的布袋和尚塑像,抒發了主人云游四方的追求和對生活積極的意趣。門廳里懸掛著“世界中國烹飪聯合會-西班牙東方中餐業聯合會”證書,還有與國家領導人、西班牙王子的合影。四幀清代帝王畫像張掛在大廳里,彰顯的是中國京城的氣派,也顯示了他們不忘祖先的心結,中國皇帝守護著他的子民們。
我一家三口旅行馬德里,在小餐館用餐多次,言談中得知老板姓陳,老板娘也姓陳。浙江溫州人,敢為天下先。當年,國內改革開放還沒有起步,陳先生攜陳女士跋荷蘭涉西班牙,那年她32歲,正當年華。歐洲的風霜,染白了她的青絲,一揮30多年過去,如今兩兒一女,事業有成,子孫繞膝,家業興旺。
老板娘陳靜霞,和善、友情、細心,一位典型的樸實勤勞中國女性。她很贊同我認為“客人是衣食父母”的看法,她可能不是營銷碩士,可能不是工商管理人員,但是,她能準確地揣摩出客人什么時候需要酒水,什么時候需要泡茶,什么時候需要加菜,敏捷不輸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阿慶嫂”。她的細微,讓你感到回到家里的溫馨,她的體貼,使你覺得她就是街坊里和藹的媽媽,她就是小區里熱情的大嫂,她就是村子里溫情的外婆。
我們在用餐時,他們店員也在鄰座集體用餐,放眼過去,老板員工濟濟一桌,和諧之氣溢于杯盤間,一種絲毫不造作的和諧,溶合在儂儂細語中,茵蕓在菜肴蒸騰的水氣中。可以想見,海外生活把他們的命運系在一起,老板掙老板的錢,員工掙員工的錢,不分卑賤,不分高貴。看不出員工今天多干了一小時就討價還價要加班費,看不出老板今天心情不好要給員工發脾氣,更看不出爭取《勞動法》要提出抗議。根本不像是國內某些國企老總擺譜,自己鉆進小廳里用高級餐,讓員工在大廳用低級餐,以顯示他的身份。和諧,不是嘴里說的多美多美,而是平平和和的心靈相通。
后來得知,京城酒家的老板還是“西班牙東方中餐業聯合會”的會長,正回到國內出席海外中餐業的相關會議。中國人的堅韌不拔、不辭勞苦的精神,在這座中餐館里演繹,中國人的堅韌不拔、不辭勞苦的精神,在無數中餐館里演繹。
胃,是有記憶的,在國內,感覺不深。在西餐國度的海外,意大利面的異味、印度餐的糊塌塌、西班牙海鮮的平庸……兩天不吃中國飯,中國記憶就在胃里攪擾,讓人渾身不舒服。而中餐館的幾碟小菜,幾盅小酒,之之乎乎,哪里是異國他鄉?仿佛回到家門口的小店。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中餐館。可以設想,如果沒有遍布全球的中餐館,在海外創業的、謀生的、旅游的中國人將如何擺平自己的胃?
西班牙馬德里一座雅藉的小餐館,我記憶中的永遠,而我的一段記憶僅僅是他們絢麗歲月的一斑。愿馬德里的這座中餐館生意興隆,生活愉快;愿海外所有的中餐館生意興隆,生活愉快。
兩度旅歐,驀然回首,鄉情在中餐館得以撫慰,我感激中餐館。(來源:西班牙《歐華報》,作者:畢家龍)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