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25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如果你常跑新加坡的“牛車水”的話,一定會發覺,這個被視為本地早期華人移民生活起點、縈繞著濃郁華族歷史文化氣息的街道,有了很大改變,外來的人流動力重塑了它的生活風景,本地年輕人也把自己的生活形態帶入這傳統社區。上一代的記憶正在被新一代重新改造。
許多40歲以上的本地華人感嘆:“牛車水已經不是從前的牛車水了!
牛車水被視為本地早期華人移民的生活起點,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歲月洗禮,從滿足南來苦力、商人起居飲食,消閑娛樂的生活中心,經過累積與沉淀,已經成為本地華人的“精神故鄉”。
近10年,新加坡旅游局積極推動本地旅游業,致力打造牛車水旅游勝地形象。這使牛車水的市民景觀披上濃郁的旅游色彩,令一些擁有老牛車水記憶的國人感嘆“精神故鄉”已被新興的商業活動淹沒了。
與此同時,近幾年外來的人流動力每一天都在影響牛車水最新的生活風景。這些,并不在政府1998年宣布的“牛車水發展藍圖”硬件建設計劃中。
在牛車水生活超過半個世紀的老街坊會告訴你,近年來牛車水商店變化最大的可能是:“本地人越來越少,外地人越來越多。”
所謂的外地人,有很多是新移民,當然也包括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在短短幾年里,牛車水出現了許多中國北方道地餐館。大街小巷,還有珍珠坊,無需刻意去尋找,也聽得到非新加坡口音的“普通話”,以及超出本地華人熟悉的方言語匯范疇的中國地方方言。
牛車水曾經是廣東話通行無阻,如今光用聽,都聽得出市容的轉變。
另一方面,摩士街開有兩家韓國餐館,以及在丁加奴街營業的德國香腸街邊檔又提醒你,外來人,可不只是來自中國的新移民而已。
德國烤香腸小販攤攤主、來自奧地利的索爾柏格(Erich Sollbock)說:“還有很多新移民在牛車水落戶,但藏身在附近的辦公樓,他們沒有我在街邊做生意那樣顯眼而已!彼拕傉f完,就有一個金發碧眼的上班族從身旁走過。
牛車水展現的正是新加坡多元種族、多元文化并存的移民社會特色。從前是中國南方地區福建、潮州、廣東奠定牛車水的多元性。當然,排排站矗立在橋南路的詹美回教堂(Jamae Chulia Mosque)和馬里安曼廟(Sri Mariamman),進一步拉寬了多元文化的定義。
現在是現代都會、東西南北跨國界的品位融合塑造著牛車水的現代氣息。
正當一些國人認為在牛車水已安撫不了他們的鄉愁,2001年起營業的美食街不能和1983年前的露天小販熟食攤相提并論,但由官方與商家合力推動的傳統節慶氣氛,美食與特色店匯集的休閑享受,繼續穩固了牛車水作為體驗華族傳統、休閑消費的文化與旅游地位。
上一代的記憶將會一直被新一代再創造。
牛車水的轉變是社會有機發展
新加坡國立大學地理系副教授張道泉受訪時指出,其他國家的唐人街所處的社會與本地不同,新加坡以華人占多數,這促成了牛車水和其他國家唐人街的不同,它更具包容外來文化的空間。
張道泉說,由于華人是本地社會的多數,因此相對來說,牛車水不像其他國家唐人街那樣“神圣不可侵犯”,非華族文化事物不得門而入。在牛車水出現非華人的事物并不會令人感覺特別突兀。
他說:“牛車水的社區范圍相當大,個別呈現不同的生活面貌!
針對牛車水近年的改變,張道泉指出社區文化景觀會隨著時代演化發展,促成改變。他表示,對于一些新加坡人來說,可能比較在意的是消失的事物,但社區發展的過程中同時引進了新的事物,增添新的吸引力。新添的事物即使不是源自東南亞華人,但對其他新加坡人和游客來說,具有吸引力。這正是生活在國際化城市的好處,不斷有新事物出現。
據旅游局2007年的年度報告,牛車水是僅次于烏節路最多游客到訪的旅游景點。就文化景點而言,它的受歡迎程度更勝小印度,是最受游客歡迎的文化景點。這并不是近年新趨勢,早在10年前牛車水已經具備這樣的受歡迎程度。
牛車水的魅力來自它的多樣風貌。它是牛車水居民的生活場景,是新加坡人的美食天堂,是時尚精品酒店(boutique hotel)的熱選地段,也是年輕新加坡人及外國游客游一趟坐落在寶塔街的原貌館、認識南洋華人歷史的現代華族文化博物館。
只要你用心尋找,活著的歷史與文化仍留駐在這、兩個世紀前殖民地政府規劃出來的華族生活圈——天福宮仍保留著傳統宗教儀式;擁有超過半個世紀歷史的大同餅家仍在店屋每日烘烤傳統糕餅;逐漸在新加坡消逝的方言仍是街坊每日噓寒問暖的生活語言……
旁觀者清的索爾柏格說:“自從牛車水熟食中心重新開業后,牛車水的社區感更強了。許多本地人以此為聚集點。我原來的客人中,本地人和永久居民占70%,現在增加到80%,其他的是游客。”
牛車水商聯會總經理王連興受詢時證實,商聯會和旅游局及牛車水社區組織不久將開會,討論進一步加強牛車水的吸引力,希望能讓牛車水人氣更旺,重燃本地人對這個社區的熱情。
牛車水讓新移民感到親切
來自山東省青島的孫國翠(34歲)負責打理的東北菜館,6年前在牛車水摩士街開業。清爽味鮮的東北家鄉菜,不但慰藉了來自東北的新移民,也吸引不少新加坡老饕。
孫國翠說,在新加坡的東北人不少,“10個客人當中有6個是東北人!
東北老鄉在開在牛車水的東北菜館找到家鄉的美味記憶,而4年前來新的孫國翠則在牛車水找到離鄉背井后的生活安全感。她說:“我來之前還擔心語言不同,生活不適應。我到新加坡的第2天就來牛車水,發現這里的人都能講普通話,我便放心了!
“在牛車水生活非常方便,匯錢、添購日用品,甚至要買中國出產的食品、用品,裕華百貨就在附近。牛車水的交通便利,去哪里都方便!
來自四川省德陽的周敏(28歲)在位于寶塔街的川菜館川苑擔任領班工作,她受訪時也說,初來牛車水便覺得這里好交流,“感覺不是很陌生”,社區有很多中國人;要匯錢或購買日用品,附近的購物中心如珍珠坊、OG、唐城坊都能滿足需求。
48歲的索爾柏格則是牛車水街邊小販的特殊風景。據記者一日下午的觀察,外國游客看到一個洋人在縈繞著華族文化的街頭賣德國香腸,十之八九會停下拍照,有些還會光顧。
有時,牛車水的街坊也會趨前和他閑聊,看得出這名“外來者”已獲得當地居民的認可,融入了社群。他碰到華族顧客時,會用發音標準的華語,吐出“面包”兩個字。
索爾柏格來新定居已有12年,以前是德國餐館廚師。5年前,他在丁加奴街(Trengganu St)開設德國烤香腸街邊檔,成為牛車水街頭新景觀的一員。
他說:“你不可能從新加坡拿掉牛車水這一塊。在新加坡有哪個角落,可以在一個平方英里展現這么豐富多元的生活面貌?許多具有歷史價值的殖民地時代的建筑可以在這里找到。這里也保留了傳統的生活方式。”
本地年輕人在牛車水開店
和在牛車水經營餐館的中國新移民一樣,深受西方文化影響的本地年輕人是牛車水與時并進的見證。
如果說,個別的傳統老店和中國地方菜菜館分別發揮了吸引本地華人、新移民及外國游客的作用,那么由深受西方文化影響的本地年輕人開設的個性小店則提供了讓本地年輕人在節慶與美食以外,仍到牛車水的理由。
安祥路這幾年開了幾家個性精品店、時尚店,如北歐精品店Style Nordic、創意店Asylum、時尚店Front Row等。陸文良和韋淑君去年在這條路上開設了英文文學書籍專店“Books Actually”。小書店藏書豐富,精心地布置散發著懶洋洋的懷舊氣氛。
陸文良說:“不是所有新加坡人在甘榜長大,有些是在店屋長大的。我父親便是一例,他在紐頓圈一帶長大。如果牛車水的文化遺產能通過不太商業化和旅游促銷方式傳給年輕新加坡人,相信我們能夠吸收的會更多。”
他指出,安祥路與聚集了洋派餐館與夜店的客納街為鄰,這一帶仍有幾家活躍的華人宗鄉會館,有會館還每周開辦戲曲班。
美食是牛車水最具威力的人氣磁鐵。陸文良說:“新移民開的地方菜菜館,給我們機會嘗到中國不同地區的菜肴。只要食物美味,新加坡人沒有理由不趨之若鶩!
開在新橋路店屋3樓的“隨意詩人”在本地創意及文藝圈頗有名氣。它的特別不僅是漫游室內的個性,也在于這么一家以藝文氣息招攬年青人的個性咖啡座,竟然出現以長者及游客居多的牛車水。
店主卓詩妮(23歲)說:“在開店之前,我很少來牛車水,除了來辦年貨。選擇在這里開店是非常偶然的機會。來了之后,發現牛車水有不少安靜的角落,藏有有待發掘的餐館、cafe,像恭錫街就很有意思!
卓詩妮指出,從安祥路走到新橋路,只需“直走左轉”(即通過史密斯街后左轉),她的客人逛完安祥路,可以到“隨意詩人”歇歇腳。 (趙琬儀)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