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普選在當地時間11月3日深夜揭曉,這也成為華裔在紐約參政歷史中最重要的一天。在經歷了激烈的民主黨初選和復選之后,三日晚間華裔候選人劉醇逸以高票成功當選紐約市主計長一職,成為紐約市“第三把手”,掌管紐約國際大都市財政大權。圖為劉醇逸(左二)在當天勝選后的慶功會上,與妻子和父母共同亮相,感謝各族裔選民支持。 中新社發 魏晞 攝
中新網11月6日電 據美國《星島日報》報道,上個世紀,美國哲學家和發明家富勒(Buckminster Fuller) 提出了“synergy”的概念,但他也許沒有想到,這個概念居然可以幫助紐約市在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內開啟了亞裔參政的新時代。
“synergy”這個源自希臘語的英文詞,大抵相當于中文中常說的“一加一大于二”的意思,按照富勒的理論,各種不同的力量雖然常常互相抵消,但也存在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可能,如果可以想辦法整合不同的力量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剛剛結束的紐約市普選開創了紐約政治的新格局。從民主黨初選開始,除了第一選區和20選區的三名華裔候選人外,第1、第19、第20選區還前所未有的出現了4名韓裔候選人,使相互競爭的亞裔參選人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整體。
相輔相成是勝選關鍵
在普選中,三名華裔參選人大獲全勝,更令主流政界對亞裔小區刮目相看。在競選方面經驗豐富的民主黨政治顧問亞茲(George Arzt) 表示之前紐約市的政界一直有個概念就是亞裔選民根本不會出來投票,但這次的選舉完全證明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他說,亞裔小區能夠在政界取得今日的成績也經過了長時間的磨練,在以前的選舉中無論是在法拉盛還是在華埠,都出現多名亞裔候選人競爭分散票源,使白人得利的局面,但亞裔小區已經從中得到了教訓。
當選紐約市主計長的劉醇逸在勝選演說中特別指出各個小區和族裔間的相輔相成是自己勝選的關鍵,劉醇逸解釋說,華裔小區對自己一貫大力支持,但在自己的競選中華裔的強大后盾并沒有讓其它小區覺得他只能代表華裔。恰恰相反,來自華裔小區的支持為他帶來了其它小區選民的信任,這樣一個小區帶動一個小區,使他贏得了多元化的廣泛支持。
共和黨候選人顧雅明在競選中面臨法拉盛民主黨選民集中的先天劣勢,明智的打出“選人不選黨”的口號,將兩黨選民拉在旗下。而陳倩雯在初選辯論時就被主持人尖銳的問及作為一個長期在華埠工作的華人,如何來代表下東城、蘇豪地區的其它族裔選民,在穩奪華埠的情況下,她巧妙的利用房屋、教育這些民眾普遍關心的話題贏得了華埠之外的大量選票。
越多選民登記勝機越大
美國福建聯合總會主席余光武在為劉醇逸慶祝勝選時表示,劉醇逸任市議員期間不僅不遺余力的幫助閩籍僑胞和其它華人,對其他族裔民眾遇到的困難也一樣熱情相助,他希望其它當選的華裔民選官員也能做到這一點。
對于華裔選民聯盟總顧問李瑞生,“相輔相成”的是他多年來致力于推進選民登記和華人參政的經驗總結,更在這次的選舉中得到了驗證。李瑞生說,20年前他開始推動選民登記時,想找到人幫忙做義工,大家都推三推四,根本沒興趣。1997年后,小區對選民登記的態度開始逐漸轉變,到2001年劉醇逸當選紐約市首名亞裔市議員后,華裔選民登記開始取得突破,到2008年總統大選,很多民眾自動報名當義工推動選民登記。這些選舉中華人候選人眾多,華裔選民登記的熱情也大大增加,李瑞生預計3名華裔候選人的勝出將使選民登記掀起又一個高潮。
“華裔參選人多,華裔選民登記熱情就高,越多華裔選民登記,華裔參選人就越有機會勝出,這就是我所說的相輔相成。”李瑞生說。(榮筱箐)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