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九月二十八日電 題:曾福應憶三十余年促菲中友好 嘆華人地位今非昔比
作者 南若然
作為海外僑胞代表之一,菲華各界聯合會名譽主席曾福應獲邀參加新中國六十華誕慶典活動。他在接受中新社采訪時表示,華人在菲律賓的地位已今非昔比,其影響滲入社會各個方面,連菲律賓的政府官員都會公開表示自己有華人血統。
能參加新中國國慶活動,曾福應感慨萬千,“二〇〇二年,全國政協第九屆第五次會議請我作為海外特邀列席代表,這是國家給我的榮譽和責任;今年,我又作為五大洲華僑代表之一參加國慶慶典,這更讓我感到無尚光榮。”
他說,“據我所知,菲律賓華僑在這次國慶觀禮中獲邀人數約有七八十名,其中僅馬尼拉就有五十七人。這要歸因于華僑華人在菲中友誼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貢獻。”
曾福應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到菲律賓投奔親戚,三十多年來,積極致力中菲友好,今年六十五歲的他,仍在為華社奔波。
“我老家在福建晉江,那一帶有去海外的傳統,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華僑。晉江的每個村莊在菲律賓都有同鄉會,可以說與菲律賓存在地緣與血緣的關系。”在這種背景下,二十多歲時,曾福應漂洋過海去菲律賓打拼。“一開始,我白天打工,晚上讀書,從小型工程開始,搞裝修公司、做貿易,吃了不少苦。”
彼時菲律賓和中國還未建交,“大陸到菲律賓的華僑受到了歧視和排斥,新中國成立之初經濟貧困,菲律賓人看不起中國人。”
一九七五年,中菲兩國正式建交。為了團結和集合菲華社會中有志于菲中友好的團體和人士,在中國首任駐菲大使柯華的支持幫助下,一九七七年,菲華各界聯合會正式成立。
曾福應在第一時間投入到菲中友誼工作中,他說,“我在紅旗下長大,受到新中國的教育和培養,雖然旅居國外,但中國的心和中國的根是很深厚的。”
曾福應舉例說,“每年六月九日菲中建交日,為了讓菲律賓華僑和當地人看到中國的精彩表演,菲華各界聯合會都會從中國請大型歌舞團演出。毫不夸張地講,中國主要的文藝團體都已被我們請遍了。”
“菲中友誼已經迎來了黃金時代”,曾福應表示,“以前有很多菲律賓華僑到中國投資,現在,中國商人則頻繁到菲律賓尋找機會。”
隨著中國一步一步走向繁榮富強,菲律賓華僑的政治傾向發生了轉變,反對“臺獨”逐漸成為主流。同時受益于華僑華人對菲律賓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的貢獻,華人現在在菲律賓的地位非常高。曾福應介紹,華人消防隊、華人義診中心、商總建設農村校舍被菲律賓人稱為“三寶”。
二〇〇四年,曾福應當選菲華各界聯合會主席,在各種各樣的中菲交流活動中,他總是身先士卒。期間他得知,十四世紀時,菲律賓蘇祿王在訪問中國后的歸途中,病逝并埋葬在中國山東德州,其后裔因看守墳墓,已近六百年未曾返回菲律賓。
在相關部門的幫助下,經過不懈努力,曾福應最終促成蘇祿王第十七、十八代孫回菲律賓尋根認祖,及在菲律賓國內的蘇祿王后裔赴山東祭拜,成就了菲中友誼的一段新佳話。
在華僑社會中,年屆八十高齡的老者大有人在,因此曾福應謙稱自己是“中青力量”。同時,他對年輕一代華僑充滿期望,“過去因為中國窮,人們就往外跑到一個能夠生存、吃飽肚子的地方去。現在中國站起來了,年輕一輩應該好好學習,不要忘記自己身上流的是炎黃子孫的血,今后努力建設好我們的國家。”(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