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華人新聞
          新加坡華人新移民服兵役故事:當兵讓他們變成熟
        2009年08月11日 11:1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體:↑大 ↓小
            方德浩(左起)、王辰威和葛書亮,服役經驗讓他們對自己的生活有了不同的體會。
        葛書亮(左二)、王辰威(左三)、方德浩(左五),和他們的母親。
        【點擊查看其它圖片】

          中新網8月11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隨著新加坡持續引進外來移民,已有越來越多新移民的第二代進入服役年齡。新加坡擁有一套完善及嚴格的國民服役制度,新移民家長和家中的男丁,對這套制度的適應如何?感受又如何?記者采訪了3名正在服役和剛服完役的華人新移民,其中還有從國外“自投羅網”回來當兵的,了解他們服役的情況,也聽聽他們及家長對國民服役的看法。

          方德浩:“自投羅網”來當兵

          方德浩,1988年生于上海,7歲隨父母移居獅城。當時由于英文不好,讀書很辛苦,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才慢慢適應這里的學校生活。

          就在那時,方德浩的父親卻被公司派回上海工作。母親仍帶著他在本地住了3年多,直到他讀完小六,才舉家搬回上海。那時方德浩已經考完小學會考,以不錯的成績被武吉班讓政府中學錄取。

          喜歡新加坡多一些

          方德浩是揮淚離開新加坡的。到上海后他的中文又跟不上,拼命補習了兩年半,終于進入上海一所重點高中。他說,新中兩國的教育體制確實不一樣。在中國,學生的學習壓力特別大,一天14個小時在學校,每周要上6天學,課外活動和體育課少得可憐。相比之下,他更喜歡新加坡。

          方德浩的母親說:6年的小學生活,讓德浩對新加坡情有獨鐘,也養成不少新加坡人的習慣,比如一吃飯,手邊就要有一杯飲料。上海人少有這樣的習慣,尤其天冷時,哪有邊吃飯邊喝冰涼飲料的?而且更別說是大冬天光著腳在地板上走了。

          高三畢業時,方德浩不想在中國讀大學。他可以選擇去美國和澳洲,可是卻選擇了新加坡。父母知道他的心思,但服兵役的事總要說清楚,免得將來后悔。方德浩的母親在網上找來關于國民服役的相關條文,讓他明白,他的選擇所附帶著的義務和責任。

          方德浩離開新加坡時還不到13歲,作為移民第二代,只要不回新加坡讀書,他是不需要當兵的。可是了解了新加坡國民服役制度后,他認為,既然新加坡所有男孩都得當兵,別人能做到的,自己為什么做不到?他于是“自投羅網”,申請就讀新加坡管理大學。

          在管理大學完成預科后,他在2007年7月入伍服役,軍訓后被分到空軍基地當司機,主要任務之一是開班車,平時也開吉普車,載著“打鳥專家”在機場四處巡邏,使用特制鳥槍和空彈驅散鳥兒,確保戰機飛行安全。雖然不像開裝甲車那么威風,但方德浩知道,這也是軍隊運作不可缺少的一環。

          當兵讓他更成熟

          方德浩的母親說,兒子到新加坡當兵讀書,她不可能一直陪在身邊。記得第一次來看他,一踏進在兀蘭的家,她嚇了一跳:床單從白色變成黑色,桌上地上到處是灰,墻角掛滿蜘蛛網——他竟然半年沒有打掃家里,簡直是“少爺兵”。在上海家里,方德浩確實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出門有車的“大少爺”。

          可是經過一段時間服役后,母親看到他的變化。最近一次從上海回來,她發現家里窗明幾凈,井井有條,又讓她大吃一驚,懷疑他是不是請了鐘點工?后來才確信是兒子自己打掃的。

          說到這里,母親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當兵是有好處的!這兩年德浩長得更結實,更強壯了。”

          退伍后,趁開學前他回上海度長假。方德浩在上海時也常到樓下跑步鍛煉。這些變化母親看在眼里,樂在心里。兒子將來獨立生活,她還有什么好不放心的呢?

          軍營中的深切體會

          王辰威:軍中音樂才子

          王辰威,1988年生于北京。父親1992年來國立大學攻讀碩士,是新中建交后比較早的留學生之一。1993年,5歲的王辰威來新加坡與父母團聚。

          王辰威從小才華出眾,不僅小三通過“高才班”考試,在音樂和語言方面也顯露非凡天賦——他能說6種語言,會寫12國文字,還演奏鋼琴、三弦、柳琴和大提琴等十多樣樂器。

          他的才華主要體現在作曲方面,13歲就開始創作交響樂;15歲時他的華樂合奏曲《空弦》在維多利亞音樂廳首演,之后更有多曲目登上新加坡大會堂和濱海藝術中心的舞臺;17歲,他以交響華樂曲《姐妹島》在國際作曲大賽中獲“新加坡作曲家創作獎”,他是那屆比賽中年齡最小的得獎者。

          王辰威目前是新加坡詞曲版權協會會員、新加坡作曲家協會會員、“阮咸印象室內樂團”駐團作曲。他曾獲頒教育部音樂獎學金。去年,他被維也納國立音樂大學錄取,服完兵役后,今年9月將前往維也納攻讀。

          在新加坡,即便像王辰威這樣的音樂才子也得當兵。入伍體檢時,他被查出血壓偏低,醫生因此安排他做心臟檢查,證明沒問題后,醫生又懷疑是不是神經系統的問題,經過多次檢查才確認他沒有其他問題,只是普通的血壓偏低,所以可以勝任作戰服務部隊的訓練。

          與工教院生共處的體會

          由于體檢,王辰威延遲了半年才入伍。到德光島時,他的同學早已結束基本軍訓,分派到各個部隊去。與他同期受訓的多是工教院生,因此他的書生形象尤為突出。

          王辰威坦言,一般人對工教院學生多少有偏見,他們多是人高馬大,有的甚至文身,可是經過兩個月的朝夕相處,他覺得“他們人并不壞”,大家相處得非常好。他們對“書生”也很照顧,比如幫他挖戰壕,吃飯時也讓他排在最前面,因為大家都知道他吃得慢。

          王辰威說:“萊初的運動會上我們一直有個口號:One for all, all for one,經過德光島的基本軍訓后我才真正體會到這句話的內涵。”

          軍訓結束后,王辰威被分派到武裝部隊文工團。他除了擔任阮和大提琴演奏外,也發揮作曲和編曲才能,為文工團做了大量“額外”工作。即將結束服役的他,已被文工團提名為“最佳國民服役人員”。

          采訪王辰威那天,他剛接到任務,為歡迎即將到訪的以色列準將及代表團,編一首富有新加坡特色的華樂曲。因為他懂希伯來文,上級也希望他能用希伯來語講一句歡迎以色列準將到訪的話。為了使歡迎辭聽起來更完美,辰威已將自己的發言上載到一個以色列網站,征求以色列網友的意見。

          葛書亮,1990年出生于南京。父親1993年來獅城工作,一年后,葛書亮隨母親來新定居,那年他4歲。

          葛書亮:如愿以償成受訓軍官

          葛書亮的父母說,他來新時年齡尚小,英語方面并不吃虧,小學在鄰里學校度過,后來考入華僑中學。在華中期間,葛書亮的課外活動是學生軍。父母也很支持,認為這不但能鍛煉體能,也培養團體及紀律意識。

          學生軍的第一年,因為訓練相當嚴格,葛書亮有些不適應。不過他對訓練中的實彈射擊部分比較感興趣。后來,他升入華中高中部,成績優異,A水準考獲6個A,還榮獲華中2008杰出學生獎。

          必須身先士卒

          去年底,葛書亮開始國民服役。德光島的基本軍訓對他來說駕輕就熟,各項成績都很好,體能測試也獲得金牌。然而軍訓結束后,他并沒有如預料中的那樣,獲選成為受訓軍官,而是被選入SISPEC(School of Infantry Specialists)——陸軍士官學校學習。

          當時他很失望,不過很快調整心態,積極投入士官生的訓練。3個月后,他以“全連最優”的成績轉入軍官學校,如愿以償的成為受訓軍官。

          談到士官與軍官學校的差別,葛書亮說,兩者各有側重,都重要。士官訓練著重執行力,有更多戰術細節和以班為單位的戰場指揮訓練,這段經歷讓他更了解從士兵到士官到軍官的每一個環節。

          軍官訓練著重在策劃,葛書亮說,軍官承擔更多責任,包括對士兵安全負責,所以有專門訓練安全意識的科目,例如在策劃行動前如何從安全出發,做好各種預案。

          他說:“作為軍官更要身先士卒,以身作則,比如在體能方面,要求士兵做到的,軍官當然都要做到,而且應該做得更好。”

          新移民家長談國民服役

          葛書亮的母親王麗萍認為,保家衛國是公民應盡的義務。新移民既然選擇在新加坡定居,自然也負有同樣的義務與責任。

          王麗萍在國家文物局工作,她曾參與武吉知馬路上段“舊福特車廠”修復成為紀念館的工作。那里是二戰時期日軍迫使英軍司令舉白旗投降,并簽署投降協議的地方。她也是《昭南時代——新加坡淪陷三年零八個月》一書的編者之一,因此對于國家的安危有更深一層的關注:“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這句古話為我們點明了家與國的依存關系。”

          她說,新加坡的國民服役搞“一刀切”其實有好處。“總理的兒子也要當兵,新加坡的每一個男人都要當兵,這就沒有什么好不平衡的了。就像所有的媽媽都要生孩子一樣,還有什么好抱怨的?”

          王辰威的父母對于國民服役制度也非常認同。父親王歷強說:“雖然兒子在音樂方面很有天分,但我們從沒有想讓孩子避免服役的念頭,因為這是公民應盡的義務。我也不認為這對孩子有什么負面影響。事實上,辰威在文工團里學到了很多經驗,這對他將來的學業和事業都很有幫助。”

          王辰威的母親陳永珍說:“作為母親,我覺得辰威在文工團工作,反而有一點點遺憾。辰威這孩子從小比較文弱,我原本希望兩年的軍旅生涯,能把他鍛煉得更壯實一些。”

          當兵的好處:少點奶油味

          本身當過兵,家中有兩名男丁的鐘庭輝律師說:“新加坡的男孩與其他國家的相比,別的不說,至少有一點我很有信心,就是沒有那么‘奶油味’,獨立性比較強。比如公司要臨時派新加坡男雇員出差,很少會聽到什么抱怨,通常當晚就能收拾好行李,隨時可以出發。這就是當兵帶來的好處。”

          對于有家長認為,讓優秀學生服兵役是一種“浪費”,鐘庭輝并不贊同。“現在的學生往往缺乏吃苦和獨立能力的訓練,當兵對于個人綜合素質的培養非常有好處。”

          其他受訪的家長也表示,個別新移民對國民服役有抵觸情緒,通常是因為他們“不了解”。當新移民成為新公民時,政府一般會安排他們去德光島參觀,了解那里的軍訓生活,包括參觀訓練設施,品嘗軍中食物,參觀軍人宿舍等,讓他們對國民服役有一個感性認識。

          有家長因此建議,這類參觀不應該放在入籍成為公民之后,而應該在成為永久居民時就進行。因為PR的孩子也是要當兵的。何況一些PR不愿意成為公民,孩子要服兵役往往是他們的顧慮之一。而參觀軍營,了解國民服役制度,對于消除他們的顧慮會有幫助。

          “香港兵”能編兩個營

          香港新移民團體九龍會會長鐘庭輝律師,本身是移民第二代,中學時他隨父母從香港移居新加坡,才來沒幾年就到了當兵的年齡。

          1982年,鐘庭輝入伍服役。他說:“當時要面對的是雙重適應:首先是對新加坡這個新環境的適應,其次是對軍旅生活的適應。”

          順利完成兩年半兵役后,鐘庭輝已完全融入本地社會。他說,當兵擴大了他的社交圈子。當兵的經歷,作為本地男生的共同記憶,很容易拉近彼此的感情。

          退役后,鐘庭輝目前還為武裝部隊“服務”,經常受邀去軍營與新移民士兵分享自己的經驗。他所在的九龍會也時常舉辦這方面的交流,并為新入伍的會員子弟舉行歡送會等。鐘庭輝自豪地說,這些年來,九龍會歡送的服役人員數以百計,如果把他們集中在一起,“香港兵至少能編成兩個營”。

          鐘庭輝也觀察到,近年來服役的新移民中,永久居民越來越多,國籍也更多樣化了。“有時在一批新兵中,會有10多個不同的國籍,包括以前并不常見的‘美國兵’、‘日本兵’等等。” 鐘庭輝說,如果只看護照不看人,“新加坡武裝部隊還真像是一支‘聯合國軍’呢 。”

          網上議論 永久居民與國民服役

          有讀者曾在早報撰文說:有些新移民,媽媽和女兒拿了公民權,父親和兒子卻保留PR,這樣好享受新加坡的福利,讀完中學在服兵役前讓兒子放棄PR,自費或到海外讀大學,以后再回新加坡工作。他認為這是法律上的漏洞,政府應杜絕這種情況或予以處罰。

          這名讀者的觀點在本地網絡論壇上引起關于新移民與國民服役的討論,參與者包括本土新加坡人和新移民,他們的一些看法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這一話題。

          是漏洞,還是選擇權?

          有新移民網友指出,這種情況不能算是漏洞,而是法律給予新移民一項選擇權,是為了避免強制性兵役對吸引外來人才構成障礙。通常經過一段時間后,新移民慢慢融入本地社會,他們多數都能接受新加坡的國民服役制度。為了讓孩子免服兵役而放棄PR的情況并不多見。

          有人則認為,類似例子還是有的。就算是法律賦予的權利,第一代移民已不被要求當兵,第二代仍利用法律來逃避兵役,在感情上新加坡人不能接受。我們會問,這些家長是怎么回事?真想離開就罷,明明是要長久居留,為什么要讓孩子逃兵役?也有本地網友指出,新加坡男孩也有逃兵役的——從小放棄新加坡公民權,去當小留學生。

          一些觀點:

          “我自己是PR。我認為‘拿盡好處后便走人’的做法是極不可取的。”

          “年輕人服兵役,不只承擔公民義務,對自己的成長也很有好處。逃避服兵役是不對的。永久居民第二代應該服役。”

          “考慮如何讓孩子避免服役,通常是剛拿到PR時的一些設想。在本地住久了,想法是會改變的。”

          “當兵是一項義務,也是一種榮耀。或許是這里的男孩都必須當兵,大家已感受不到它的光榮了。”

          “移民往往有更重要的因素要考慮,服不服兵役只是一個輕量級的問題。質疑新移民鉆‘法律空子’逃兵役,是心胸狹窄的人在疑神疑鬼。”

          讓PR保衛國家說不過去?

          有新加坡網友認為,讓永久居民服強制性兵役,等于讓非公民為國家去戰斗,這有點說不過去。他認為,應該讓第二代移民到一定年齡后做出選擇:如果要繼續留下就入籍、服役,如果不入籍就取消永久居留權。

          一些觀點:

          “服兵役一定要成為公民?我覺得不重要。永久居民也應該保家衛國,這沒有什么不對。”

          “支持讓PR第二代服兵役。如果他們在新加坡長大并且想留下,就應該和其他男孩一樣服兵役,至于入不入籍并不重要。”

          “讓外國人服役不合理,對國家安全不利。除非讓這些人從事不重要或不含機密的工作,但這會讓他們有不被重用的印象,使忠誠度打折扣。”

          “政府可以規定不服兵役就不能加入新加坡國籍,而不是強迫其放棄PR。”

          如何解除新移民的顧慮?

          有網友認為,想讓永久居民心甘情愿服兵役,并不是難事。從政策上善待永久居民,他們自然會發自內心的熱愛這個國家。可如果在本地長大的永久居民,從讀幼稚園開始就要每月多付學費,到服兵役時,家長會不會有別的想法?有人就認為,制定強迫性的政策容易,難的是得到人心。

          一些觀點:

          “解決這個問題不能靠收緊條例或進行處罰,而是應該多培養認同感,消除他們對服兵役的顧慮。”

          “服兵役需要的不是在兵營里生活兩年,而是一旦發生戰爭,那些孩子愿意為新加坡流血犧牲。怎樣讓他們熱愛這個國家,而不是感覺受歧視呢?

          “從小在新加坡讀書的孩子,長大后多數會認同這個國家。但認為所有在這里長大的孩子都應該這樣,就未免太霸道了。”

          “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除投資移民外,大多數移民都承受更大的家庭、事業和經濟上的壓力。政府應該深入研討,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來。”

        編輯:王海波】
          ----- 華人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色欲_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不卡在线_欧美一级高清片在线观看_99国严欧美久久久精品l5l
          <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一区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 中文字幕亚洲日韩乱字幕 | 五月天AV电影在线播放 | 欧美专区在线中文网 | 在线播放国产不卡视频 | 日本深夜福利在线观看不卡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