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26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6月26日刊登署名文章,稱通過在新加坡推行的華語政策,已經團結起全體新加坡華人,但對新加坡的少數民族,尤其是馬來族,卻沒有這樣的機會。南洋理工大學教育學院馬來語言文化組的甘霞阿都拉博士認為,馬來孩子也應接受華語教育,有權利和機會把華語當第三語言或會話課程學習,以便爭取到他們之前因不懂華語而不能取得的機會。
文章摘要如下:
隨著中國的崛起,新加坡推行的華語政策,已經團結起全體新加坡華人,進而讓華人可以在全球華人中建立起溝通的橋梁。但對新加坡的少數民族,尤其是馬來族,卻沒有這樣的機會。
各族互相學習彼此的語言文化,是促進互相了解、建立團結和諧國家的最好工具或媒介。希望我國(新加坡)馬來學生學習華語華文的愿望能夠早日實現,進而促進我國(新加坡)各民族的和諧與團結,使國家更加繁榮昌盛。
南洋理工大學教育學院馬來語言文化組前主任甘霞阿都拉博士(Dr. Kamsiah Abdullah)日前在馬來文報《每日新聞》(Berita Harian)撰文說,“馬來人需要學華語”。原因是處此中國日益強盛時代,以及為了新加坡各民族之團結共處,“應該讓馬來人有自由選擇學習華語的機會,以便爭取到他們之前因不懂華語而不能取得的機會”。
她說,根據目前的教育制度,聰明的學生可以選修多種外語,如法語、日語等,馬來學生卻不能選修華語作為第三語文;而(新加坡)教育部推出的本區域研究課程(Program Pengajian Serantau - RSP)也不允許已讀馬來文的學生選修,不能享有這課程所提供的100份獎學金、像非馬來學生那樣選修印尼文及了解東南亞社會和文化。她希望,這個課程能夠擴大,讓馬來中學生學習華語和中國文化。她也希望,目前在四所學校(英華,萊佛士書院、萊佛士女中及維多利亞中學)推行的“華語和中國文化課程”能夠擴展到擁有許多馬來學生的其他中學,讓馬來學生有機會學習華語和華族文化。
建議讓父母決定孩子選修的語文
她也認為,目前學校推行的雙語教學制度(英語和母語)應該修改,不該把選修母語與種族掛鉤。應該把自由選擇權歸給父母。讓父母決定孩子選修什么語文。誰想學什么語文就學習什么語文。這樣才能顯示教育制度的成熟和穩定。
她相信,“有些聰明的馬來學生是能夠掌握幾種語文的。只要給予機會,他們一定也可以學好華語。”
她也希望,“語言不應該成為分離墻,而應該成為人類之間的溝通橋梁”。
我和甘霞阿都拉博士剛從北京出席“北京2009馬來研究國際研討會”回來。讀到她的這篇文章。我連忙開電腦閱讀她在研討會上發表的報告書:“中國崛起大潮中新加坡如何構筑華巫印社會的橋梁”(Membina Jambatan Antara Masyarakat Melayu, Cina dan India Di Singapura Dalam Arus Kebangkitan Negara Republik Rakyat China).
她在上述報告書中詳細探討了新加坡歷史上各族人民溝通用語的變化,從獨立前的馬來語作為各族溝通媒介語到現在之應用英語,但迄今并未建立起真正的民族統合(integrasi bangsa)。各族之間的互相了解并不夠深入。在教育上更是有所欠缺。
隨著中國的崛起,新加坡推行的華語政策,已經團結起全體新加坡華人,進而讓華人可以在全球華人中建立起溝通的橋梁。但對新加坡的少數民族,尤其是馬來族,卻沒有這樣的機會。因此她認為,馬來孩子也應接受華語教育,有權利和機會把華語當第三語言或會話課程學習,以便爭取一向對他們關閉的機會。
一些馬來專業人士要孩子學華文
甘霞阿都拉博士的觀點,可能也是新加坡許多馬來人的觀點。記得十幾年前我在新加坡馬來/回教專業人士協會的一次大會上,就聽過馬來專業人士申訴要讓孩子學華文,卻遭教育部拒絕的事。
甘霞阿都拉博士曾去北京出席過多次北京外國語大學(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舉辦的馬來語國際研討會。這次,她更目睹許多馬來西亞馬來留學生在該大學研讀華文的情況,相信她是更為感慨萬千了。馬來西亞不但有數萬名馬來子弟在華文中小學就讀,近年來教育部更頒發獎學金,派送30多名馬來學生去北外(BFSU)讀華文本科學位,每年暑假馬來亞大學也派送數十位馬來大學生去那里交流和浸濡。馬來西亞首相納吉也在上述研討會開幕禮及其接受名譽博士學位的典禮上宣布,來年將會把馬來留學生的數目加倍。
我覺得,各族互相學習彼此的語言文化,是促進互相了解、建立團結和諧國家的最好工具或媒介。希望我國(新加坡)馬來學生學習華語華文的愿望能夠早日實現,進而促進我國各民族的和諧與團結,使國家更加繁榮昌盛。(陳妙華)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