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16日電 據南非《華僑新聞報》報道,中西學校在外部形制上大體相同,學生們都是在有黑板的教室里上課,學校都有運動場和計算機室等硬件設施,學生們學習時都要使用教材,要做課后作業,還要參加階段性測驗以檢驗學習成果。但是由于交流方式以及各國文化背景差異等原因,導致了教師授課方式的不同。而各國歷史、文化及現實國情的不同又使得教育的側重點有所區別。因此,華人學生們在中西校園內的感受也不盡相同。
兩地教育體系差異大
南非的教育體系沿襲西方教育模式,課堂環境相對寬松。雖然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上隨便講話等不合規范的行為也會加以提醒制止,但不會像國內學校那樣有嚴格的紀律規定,方式方法也不是那么強硬。當地學校在教學方式上以學生為主,教師的作用只是去幫助及指導學生。老師在課堂上鼓勵提問以啟發學生的思考交流能力,師生間對問題的解答往往以討論的方式進行,如果學生的答案不對也算不上多么嚴重的錯誤。
而在國內,由于受尊師重道這一傳統文化的影響,教師的權威性普遍高于南非同行,學生對老師往往十分尊重,師生間的關系模式是上下級而非平等的。
以中途轉學回國內念書的小T為例,原本在南非學校內十分活躍的他因為在課堂上經常提問,打斷老師的講課思路,惹得老師十分惱火,認為他擾亂課堂秩序,不守規矩。在南非做生意的父母原本是考慮到國內基礎教育比較扎實、“老師管得比南非緊”而將小T送回國內讀書,卻沒考慮到孩子對不同教育環境的適應問題。在聽到兒子打電話抱怨時,家長也感到十分無奈,只能勸他遵守學校的規矩,適應現在的環境。
升學壓力程度不同
在中國,中學生面臨很大的升學壓力。因為人口多,競爭激烈,很多家長們早早就考慮到了子女將來的就業問題。
孩子們從小就被要求拿高分、好名次,進名牌大學。中國老百姓自己對子女教育投資的熱情極高,從孩子小的時候開始就為他們報名各種補習班,甚至不惜為孩子買鋼琴等奢侈品。有的家庭為了能給子女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如“孟母三遷”一樣數度搬家。很多家長自己省吃儉用,甚至借錢也要供孩子上學。中國人在子女教育方面投入的時間、金錢和精力,在西方國家也是很少見的。
國內學校往往把升學率作為第一辦學要務,學生們的學習時間長,每天有各種科目的大量作業要完成,周末要補習,三天兩頭還要進行測驗,而課外基本沒有太多娛樂時間。
南非的學生每天下午兩、三點鐘就放學,然后有大量的時間做些學業以外的事,或者進行體育運動。南非的學校往往對體育十分重視,經常會舉辦運動會等活動,也會組織各種俱樂部供學生參加,定期還會有體育聯賽等。如果學生在省際或以上的體育賽事中獲得名次,會得到學校方面的大力表彰。
南非大學“寬進嚴出”
在對學校,尤其是大學制度進行比較后可以看出,南非大學往往是“寬進嚴出”,中國的大學則恰恰相反。
小D在國內經過辛苦的高三生活與高考這一人生重要關口后進入大學,忽然發現與每天7點上學,8點放學,周末還要加課的高三時光相比,大學生活顯得無比輕松。而在轉來南非上大學后,除了語言難關之外,課業壓力一下變大。學人文科學的小D發現,國內的大學每學科往往只指定一本教材,考試題目中客觀題占很大比重。
而在南非,學期開始時每科講師都要發一本教學提綱,注明課程每一階段需要學生閱讀的書目及章節,一門課涉及到的參考書目有時候能達到幾十本,而且論文及小測驗等考核發生得十分頻繁,分數也都要計入期末成績。對這樣的教學方式還不太適應的小D每天都在圖書館中度過。
而根據一項研究結果顯示,2008年畢業的南非中學生中只有20%達到升入大學的標準。而進入大學學習的學生中,許多人也由于種種原因未能完成大學學業。盡管南非的失業率居高不下,但是全國范圍內高技能職位的空缺率卻是日益加大。
在科學和數學領域,南非的學生表現欠佳,水平還不及來自更為貧困的博茨瓦納、莫桑比克、坦桑尼亞等鄰國的同齡人。
因此,來南非留學并選修自然科學的中國學生受惠于國內的基礎教育,往往占了更大優勢,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在對南非蘭德集團張曉梅董事長的采訪中,她對南非教育制度的靈活性表示了贊賞。
張女士表示,從基礎教育的角度來說,中國的學校比較注重書本上理論知識的教學,而對孩子動手及自理能力的培養不如南非學校,學生畢業后與社會接觸及適應的能力往往不足。中國的人口多,升學就業壓力大,如果考不上大學就意味著沒有前途。而南非的學生即使上不了大學也會有其它就業出路,學生們沒有那么強烈的危機感與競爭意識,學校生活也相對比較輕松。
南非與中國的教育制度孰優孰劣,恐怕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明的。家長及學生看待問題的觀點及角度不同,也會得出不同的結論。但是,學生能力的培養是要面向未來世界的,如何根據兩地教育的不同特點,為子女做出最好的選擇,相信是華人家長們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何華)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