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26日電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由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中國民營科技促進會、北京海外學人科技服務中心、廣東東莞市松山湖共同主辦的首屆“中國留學人員創業園發展論壇”10月18日至19日在松山湖隆重舉行。全國各地創業園代表一百余人齊聚一堂,積極探索新時期創業園的發展目標、建設模式及管理對策,為留學人員創業發展尋找新思路。
這次中國留學人員創業園發展論壇有兩個特色環節,一是由兩次參加中國留學人員創業園孵化器考察團的北京北航留學人員創業園主任李軍對考察所得做交流介紹;二是特地請以色列ATI孵化器負責人參會并共同交流探討。
通過中外孵化器對比,參會者感觸很深。比較國外科技園和孵化器的發展現狀,很多地方都值得國內借鑒。但是由于我國特殊的人文地理環境,在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同時,總結出符合我國國情的發展方式將是一個值得各地科技園和孵化器認真考慮的問題。下面從幾個方面進行一些分析:
一、孵化戰略選擇
美國從政策法規的角度在宏觀層面進行支持的方式,較適合中國創業園產業的整體發展。北京等科研機構高度集中的地區,借鑒英國科技園產學研高度結合的方式較合適。而對于不僅科研院所相對集中,而且又高度商業化的上海來說,借鑒愛爾蘭的科技園區與商業園區結合的方式也許比較合適。另外,印度的產業傾斜的孵化方式較適合像吉林省這樣資源稟賦突出(現代中醫藥、汽車等),但是經濟發展落后的地區,實行產業傾斜式的孵化。
二、服務方式
規模較大的留學人員創業園可以選擇比較全面的服務方式;但是規模較小的,沒有能力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完全可以學習法國孵化器的經驗,將孵化器做得小而精,對在孵企業進行全程的貼身式孵化服務,提供成功率。
三、“產、學、研”結合
如英國的牛津、劍橋、帝國理工等著名大學都注重產學研的結合,依托大學的技術優勢及資源,所以企業的成功率高;愛爾蘭國家科技園擁有上百家開發機構和高技術企業,已成為14所科技院校的科研成果轉化基地。從當前科研成果轉化的效果來看,建立大學科技園、孵化器和創業園三位一體孵化園區對于“產、學、研”的緊密結合,對于提高科研成果轉化的速度和效率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方式。(陳樹榮 胡曉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