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北京開幕,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和國務委員戴秉國作為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特別代表,同美國總統奧巴馬的特別代表、國務卿克林頓和財政部長蓋特納共同主持對話。 中新社發 盛佳鵬 攝
中新網5月25日電 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24日在北京登場,香港《文匯報》25日刊文《適時重審定位 中國可做“副駕駛”》說,這是中美兩國自年初谷歌事件、美對臺軍售以及奧巴馬會見達賴后進行的最大規模交流。專家表示,中美兩個大國間已形成“天然的戰略關系”,這使得本次對話被賦予“令中美關系重回正常軌道”的功能。而中美雙方都要調整思路去適應提前到來的“老大和老二的關系”。
文章摘編如下:
中美第二輪戰略與經濟對話24日在北京舉行,這是中美兩國自年初谷歌事件、美對臺軍售以及奧巴馬會見達賴后進行的最大規模交流。專家表示,中美兩個大國間已形成“天然的戰略關系”,這使得本次對話被賦予“令中美關系重回正常軌道”的功能。而中美雙方都要調整思路去適應提前到來的“老大和老二的關系”。
戰經并軌:白宮介入更深刻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向本報表示,中美戰略對話和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并軌”為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不僅是簡化行政程序,更是提高對話的層級,代表白宮對中美間對話的介入更加深刻。
金燦榮認為,本次對話有三點新意:首先,對話被賦予了令中美關系“重回軌道”的功能。在中美關系年初陷入低谷后,4月的“胡奧會”令其“止跌”,此次對話則令兩國關系再次步入良性發展軌道;第二,與2009年在美國舉行的對話相比,此次對話將有實質性的合作成果;第三,由于中國本次是東道主,加上日益提高的國際地位,使得此次對話的形式更加平等。
中美關系:態度決定一切
談及未來影響,金燦榮認為,中美是天然的戰略關系,存在無數的合作機會與沖突,“是一種態度決定一切的關系”。他表示,對話就是一種“好態度”,可加強互信、完善溝通機制,雖然無法馬上解決具體問題,但可助雙方互相理解。同時,在對話過程中,雙方可建立起政治人物個人的信任機制,有利于未來兩國間問題的解決。他保守估計,此次對話應可保證中美關系在今年內保持較良好的發展勢頭。
另有不少專家認為,美國在此次對話中主動釋放善意。中國社科院美國所研究員張國慶指出,中美關系緩和的標志就是人民幣匯率問題淡出核心議題。突然升級的歐洲國家主權債務危機,使本次對話的重心偏移,在維持金融穩定成為主要任務的當前,美方將話題轉移至雙方更具認同的能源與環保合作等方面。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袁鵬則認為,中美雙方都要調整思路去適應提前到來的“老大和老二的關系”。目前,中美關系已到達關鍵點,已是重新審視雙邊戰略定位的時候了。
他比喻說,美國是駕駛員,車上還有其它乘客,但中國已上車。如果中國坐在副駕駛位上,主駕駛累了,副駕駛可頂上。不過,車還是美國的,中國沒想過搶過來。(劉凝哲)
參與互動(0) | 【編輯:官志雄】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