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11日電 澳門《新華澳報》11日刊文《從兩件小事看推動兩岸大交流的政策》。文章說,目前兩岸交流正往縱深發展。近日有兩宗小事尤為發人深省:一是民進黨籍云林縣長蘇治芬赴大陸交流時的表態,二是福建省長黃小晶率團訪臺首次跨過濁水溪。這兩則小事顯示,在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洪流沖刷,臺灣民眾尤其是臺灣南部的民心正在悄悄發生變化。
文章摘編如下:
按照“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部署,目前兩岸交流正往縱深發展。其中近日有兩宗小事尤為發人深省。
其一是民進黨籍云林縣長蘇治芬在赴大陸交流時指出,到上海看世博會的預展,讓她感受到“中國是地球上新崛起的巨人,上海則是在這個巨人中發亮的明珠”。
她還指,身為臺灣的縣市首長,只要對地方有利、有幫助的,縣市長就應該走出去。她還強調,大陸采購團來臺灣采購農特產品是好事,而她到大陸參訪農業,也發現許多臺灣有的東西,在大陸也有,而人家肯來臺灣采購,“我舉雙手贊成!”
蘇治芬的這番話反映了部分泛綠官民的兩岸觀,在兩岸大交流中有了微妙的變化。
其二是福建省長黃小晶率領龐大的福建省經貿代表代團訪問臺灣,首次跨過濁水溪,先后在臺南、高雄兩市下榻。就在以學者身份進行學術研討活動的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遭到推打的臺南市,黃小晶面對的不但是“零抗議”,而且還受到熱烈歡迎,連民進黨籍的民代也參與了。僅僅一年多,臺南的民情尤其是泛綠民眾對大陸官員的態度就發生了一百八十度變化。這除了是大勢所趨外,兩岸大交流所起的作用也居功不小。由此,黃小晶也趁熱打鐵,即場宣布要擴大在臺南的采購,并希望福建和臺南在經貿、文化教育等各領域有更密切的合作。
這兩則小事顯示,在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洪流沖刷之下,臺灣民眾尤其是臺灣南部的民心正在悄悄發生變化。就以蘇治芬為例,她是民進黨籍中的偏向于深綠的政治人物。這樣的一個人在到訪過兩次大陸,尤其是參訪了世博會后,說出前述話語,可見多讓臺灣泛綠民眾到大陸走走,作用是多大。現在,據說也是民進黨籍的屏東縣長曹啟鴻也將會趁赴大陸進行縣際交流之機,參觀世博會。
黃小晶跨過濁水溪,也讓臺灣南部民眾感受到充足的誠意。這不僅僅是源自于閩臺之間的“五緣”親切感,還由于黃小晶“不嫌棄”臺灣南部的鄉親。實際上,此前的大陸地方官員參訪團行程基本上都是在北中部,即使是南下也沒有跨過濁水溪。
黃小晶到了臺灣南部,就可以破解“魔咒”,使臺灣南部民眾看到,只要是炎黃子孫,都“一碗水端平”,平等看待。但黃小晶送去的已不單止是“物質大禮”,還有親情這個“精神大禮”,后者在爭取臺灣南部民眾方面所起的作用,可能還大于前者。何況,在促進基層變化后,民進黨的基礎民意就必將會促使民進黨中央不得不考慮調適其大陸政策。
黃小晶不愧是身處與臺灣一水之隔的福建省的省長,也不愧是“海西經濟區”的當家人,對臺灣的情況甚為熟悉。因此,他所率領的參訪團攜帶的活動項目十分細致到位。其中的“閩臺宗親交流暨姓氏族譜展”所展出的福建省一冊冊新舊族譜,成為華夏地域特有的文化遺產和中華文化圈不同姓氏千百年傳承的集體記憶的重要體現,強化了“兩岸同祖同宗同是一家人”的認知。
黃小晶在“兩岸合作與發展論壇”上,宣布了閩臺十項“先行先試”政策措施,并表示閩臺合作“先行先試”,重在于“行”,推進先行先試還是要靠做,只有做,才能增進了解,才能擴大合作,也才能有所突破,有所推進。黃小晶在臺灣的“大手筆”,必能感動臺灣南部民眾。(富權)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