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7日,上海世博會焰火晚會首次帶妝彩排,燦爛的煙花與絢麗的水景在黃浦江上交相輝映,盛況空前。據悉,30日開幕式當晚,上海世博會焰火晚會總燃放量超過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總量達10萬余發。 中新社發 張波wj 攝
中新網4月30日電 香港《鏡報》月刊5月號刊文說,繼“無與倫比”的北京奧運后,中國又邁入百年一遇的“世博時代”。盡管世博會的交流是雙向的,但對于中國來說,讓本國人打開眼界,尋找和世界的差距,進一步提升自己,是舉辦世博會更為重要的目的,故被稱之為“又一次啟蒙”。
文章摘編如下:
繼“無與倫比”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后,中國又邁入百年一遇的“世博時代”。2010年上海世博會希望從開幕之日起,在未來184天里續寫北京奧運的榮光。
續寫北京奧運的榮光
上海世博會5月1日正式開幕,至10月31日閉幕的184天時間里,世博會將通過舉辦開閉幕式慶典,高峰論壇、國家館日、主題論壇、公眾論壇、文藝演出等2萬多場次活動,充分展示世界各國取得的城市文明的成果,努力達成“成功、精彩、難忘”的目標。
各種政策訊號表明,中國政府把上海世博等同北京奧運,以奧運思維運作世博,復制北京奧運的成功。官方對上海世博的定位也很明確,對外要做到“三個展示”,即展示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明、展示新中國6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輝煌成就、展示中國各族人民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而團結奮斗的精神風貌。
與北京奧運不同的是,上海世博會的政治色彩相對更淡,其多文化對話的要求更強。
對于中國來說,世博會提供了一個與外界深度互動的機會,這也是中國外長所說的,“我們希望外界能夠了解中國的獨特性和真實國情。我們更希望一些人能夠拋棄他們的有色眼鏡和思維定式,特別是意識形態方面的偏見。”
世博會確實可以體現某些微妙的外交關系。以中美關系為例,在上海世博會正式確認參展最后期限兩個多月之后,也就是2009年7月,美國才正式簽約參展上海世博會。在此之前,中美關系因對臺軍售等事件而趨于緊張,美國參加世博會被美國官方寄望“成為中美關系上的一個亮點”。
中國人的“又一次啟蒙”
經歷“世博效應”洗禮后的上海在“軟實力”方面的提升幅度才是最重要的。盡管世博會的交流是雙向的,但對于中國來說,讓本國人打開眼界,尋找和世界的差距,進一步提升自己,是舉辦世博會更為重要的目的。有評論者將之形容為“又一次啟蒙”。
要借助世博提升軟實力或實現所謂“啟蒙”,首先要讓國人能真正參與和感受世博魅力。本屆世博會的主題應該說包涵了這一理想,“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即是訴諸精神層面的一種價值取向。就如上海世博會執委會副主席周漢民所說的,“世博會就是一場嘉年華”,市民應“享受世博”。
日本撰稿人吉井忍不久前以大阪世博會為例說,“希望中國不走日本的老路”。大阪世博會是日本經濟高速成長的圖騰。1964年東京奧運會的熱度尚未退去,1970年的世博會又讓舉國若狂。“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最大的美國國債持有人”、“可以說‘不’的一流強國”……這些頭銜在世博會后逐一降臨日本。在這股發展狂潮中,也慢慢涌動起熱衷投機、崇尚奢侈、鄙夷傳統的暗流,為日后的房產泡沫、貧富分化、低生育率等問題埋下了伏筆。曾讓日本小學生們無比憧憬的未來,最終變成了“失去的十年”。
中國人也應有這樣一種大歷史觀,當有一天回望上海世博會時,能對“是否幸福”這樣的問題做出肯定的回答。(稼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