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25日電 香港《文匯報》25日刊出署名文章《逼人民幣升值 美不能利己》說,美國把國內矛盾人民幣化,金融危機時期困境產生是美國模式的破產,與人民幣匯率無關,逼人民幣升值有損中國的競爭力,卻根本無助美國解困。
文章摘編如下:
美國130位國會議員聯名致函美國財政部長蓋納和商務部長駱家輝,要求美國財政部在4月中旬發布的半年度匯率報告中,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并對中國進口產品課征反補貼稅,希望以此走出美國貿易逆差、高失業率的困境。事實上,美國的這種困境產生是美國模式的破產,與人民幣匯率無關,逼人民幣升值有損中國的競爭力,卻根本無助美國解困。
美國指中國“操控匯率”,近年來幾乎沒有間斷,2007年也有54位美國國會議員采取類似行動。面對美國的壓力,溫家寶總理在兩會答記者問時提出,人民幣幣值沒有低估。在世界經濟極為困難的時期,人民幣并沒有貶值,而實際有效匯率升值14.5%。對于愈發嚴重的貿易保護主義,溫家寶也呼吁應建立合理的貿易秩序。
中國央行副行長蘇寧12日也對奧巴馬的講話做出表示,人民幣匯率問題無助于美國改善對華貿易逆差,匯率因素未必能解決貿易失衡問題。針對中國應當轉向以市場為導向的匯率形成機制,蘇寧對此稱,一個國家不應依靠他國來解決自身問題,中國不認同將人民幣匯率問題政治化。
美國的問題是產業失衡所致
雖然美國商務部11日發布數據稱,1月份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從2009年12月的181.4億美元增加至183億美元,其中美國對華出口減少17.6%,降至68.9億美元。美國總統奧巴馬再次呼吁中國調整人民幣匯率。但1月份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增幅并不明顯,甚至與2009年同期的205.7億美元相比,還有明顯的下降。
其實,美國無論是貿易逆差還是失業人口增加都是因為美國長期來產業轉型失利造成的。美國是以工業為基礎的經濟體到以服務為基礎的經濟體轉變。
一般來說,制造業升級,如原來的膠片相機升級到數碼相機,對膠片制造業是創造性的毀滅,有創造價值的新產業代替,而美國制造業的衰退是一種純粹的毀滅性“創造”,制造業外移,由不創造價值的服務業代替。美國服務業占了全國GDP的八成,這必然導致,美國市場所需產品必須進口;而金融危機下,消費力下降,服務業自然受打擊,失業難免。
美國的問題,根本是產業失衡所致,長期來美國習慣于自己消費、別人買單的模式,用別人的錢,用未來的錢,在此模式下沒有緊迫感,不思進取。
按理美國有科技發展的基礎,如果制造業外移后強化科技發展,科技產業代替制造業,依靠科技出口很易解決貿易逆差問題,但美國缺少這方面的高瞻遠矚。我們知道太陽能技術因航天發展應運而生,美國最早研發,但歐洲目前的應用普及遠強于美國。
和人民幣匯率有關的中國出口商品,大多是傳統產品,美國期望重拾制造業,應該考慮的不是傳統產業,而是科技產業,不是要壓人民幣匯率,而是要吸引中國人利用外匯儲備的投資欲望,從而有利解決美國的就業。逼人民幣升值,損人卻并不能利己。(紀碩鳴)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