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12日電 《澳門日報》12日刊發社論文章《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文章說,金融危機讓中國巨額的外匯儲備面臨大幅縮水的壓力,使中國意識到國際貨幣儲備體系的弊端,堅定了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決心。
文章摘錄如下:
從全國人大、政協“兩會”傳遞出來的訊息顯示,隨著中國對外貿易和投資的迅速發展,經濟實力地位的迅速提高,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也在加快。重要的進展有二:一是中國準備將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范圍擴大;二是在適當的時候啟動符合條件的境外企業到國內發行人民幣股票(即所謂“國際版”)。這些舉措受到國內外的密切注視,必將給國際經濟活動和金融市場帶來深遠的影響。
人民幣國際化的含義包括三方面:一,人民幣現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二,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成為國際各主要金融機構、包括中央銀行的投資工具,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三,國際貿易中以人民幣結算的交易要達到一定的比重。這三點是衡量貨幣包括人民幣國際化的通用標準,其中后兩點最重要。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今年要推進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逐步發展境外人民幣金融業務。”與此配合,中國準備推進人民幣計價和結算業務、人民幣的信用卡業務、海外人民幣存款業務以及發行人民幣計價的股票和債券等多項內容。而在上海A股市場開設國際板,允許境外企業發行股票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據參加“兩會”的全國政協委員、央行副行長蘇寧介紹,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于去年7月已啟動,上海、廣州、深圳、珠海、東莞5城市成為首批試點,有近500家企業參與,境外試點主要是香港和東盟地區。這意味著人民幣國際化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至目前為止,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交易額已達100多億元,數量雖不算多,但在穩步增長;經過約9個月的試行,總體來說發展良好。目前有另外14個省市提出加入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的要求,有望不久獲批準的城市中,包括寧波、青島、威海和煙臺。而境外地區試點范圍也考慮擴大。
實現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好處是顯然易見的。專家指出,讓人民幣走出國門,通過資本市場的國際化運轉,可以帶動本國貨幣的國際交易和國際結算。國內募集到的人民幣若要投資境外業務,需要將人民幣兌換成美元,這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中國巨額外匯儲備與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確保國際收支整體的平衡,有助于實現國民經濟穩定運行和持續增長。
至于境外企業在中國境內發行上市,也是勢在必行。專家指出,目前中國還未能提供境外人民幣順利投資回流的金融市場,在此環境下,“國際板”便是選擇之一。“國際板早日推出,能夠增強中國證券市場的影響力和輻射力,提升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競爭力。”
本次金融危機讓中國巨額的外匯儲備面臨大幅縮水的壓力,使中國意識到國際貨幣儲備體系的弊端,堅定了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決心。當然,人民幣的區域化和國際化是一個長期、復雜和漸進的過程,中國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人民幣的真正國際化,要滿足若干條件才能實現,比如其匯率可以大幅度自由浮動、金融體系更加完善、金融監管體系更加國際化等。專家認為這一過程至少需要十年以上。但無論要多長時間,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經濟和金融體系與國際接軌的必然結果,也是市場化選擇的必然結果。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