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20日電 香港《文匯報》日前刊文《被政治“綁架”的“中國年”》。文章說,奧巴馬的中國農歷虎年賀詞,偏離了“祝賀”主題,而變成平抑亞裔族權文化爭執的政治策略。這種政治策略或符合美國多元文化并存和族群利益博弈的原則,但文化傳統有其自身的傳承規律,未必適合政治的裁判和調解。
文章摘編如下:
虎年春節,全球政要紛紛發表新年賀詞,或向本國華裔致以問候,或向中國表達問候,或對華關系充滿愿景。值得一提的是,人們發現,美國總統的新春賀詞,拜的“年”不是“中國年”(Chinese New Year),而是“亞裔農歷新年”(Asian Lunar New Year),致辭的對象也不僅僅是華裔和中國人,而是全球“亞裔”。
“中國年”搖身變成“亞裔農歷新年”,是美國多元文化博弈的結果,也是美國政治的吊詭之處。正如臺灣《中國時報》報道,“亞裔農歷新年”說起來實在很拗口,但美國官方為了“政治正確”,必須把農歷春節正名,卻也讓大家再度注意到英文中國年的名稱爭議。
“中國年”變成“亞裔農歷新年”
“中國年”流行于美國,始于19世紀60年代美國筑路華工。10萬中國筑路工人,不僅幫助美國完成了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鐵路工程,也帶去了來自中國的春節習俗。以后,隨著中國人移民美國的人數增加,“中國年”不僅在華人小區流行,也為美國人所熟悉。譬如,紐約州和馬里蘭州就把春節列為法定節日。
按理說,春節為美國主流社會所重視,是中華文化影響力增大的結果。在中國國內,很多人也抱持這種觀點,認為源于中國的春節正日益國際化,正在成為全球化的節日。但是,春節在美國從“中國年”變成“亞裔農歷新年”,卻讓全球華人體會到另一番滋味。顯而易見,春節的“中國味”或“中華屬性”在被刻意淡化,成為美國裁判和調和族裔、文化沖突的犧牲品。
在美亞裔中,慶祝農歷春節的族群除了華人華僑,還有來自韓國和越南的韓裔和越裔。美國是個民族熔爐國家,向來講求文化的多元性。本來,華裔、韓裔和越裔各過各的年并不會有什么糾紛,但是由于美國主流社會將春節定位為“中國年”,韓裔和越裔就認為美國主流社會傷害了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因此,一方面亞裔族群之間進行了農歷新年的博弈,另一方面,美國政府基于國內安定也在進行文化上的調和。于是,才出現了奧巴馬在農歷虎年向全球亞裔拜年的情況。
奧巴馬的政治平衡術在國內或許很奏效,因為同慶農歷新年的華裔、韓裔和越裔都無話可說。但是,奧巴馬向全球亞裔拜年,就有些不倫不類了。在亞洲國家,漢字文化圈里的日本人從明治時期就廢除了農歷新年,南亞、中亞和西亞國家也沒有春節傳統。過年的,除了中國臺海兩岸四地,就是東南亞的華人華僑。至于韓國和越南的春節傳統,其實是源于中國文化傳統。中國的這兩個鄰國,歷史上長期使用漢字,沿襲儒家傳統和中國式的政治制度,甚至屬于向中國納貢的藩屬國。因此,春節在文明語境上屬于儒教文明,在文化內涵上屬于中華文化。
奧巴馬賀詞偏離“祝賀”主題
最能驗證春節“中國”血統的,當屬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的新春祝詞。作為韓國人的潘基文,他祝愿的對象鎖定的卻是“中國人民”,他甚至親筆書寫漢字,祝愿中國人民“虎年大吉”。
由此可見,奧巴馬的新年賀詞,實際上偏離了“祝賀”的主題,而變成了一種平抑亞裔族權文化爭執的政治策略。這種政治策略或符合美國多元文化并存和族群利益博弈的原則,但文化傳統有其自身的傳承規律,未必適合政治的裁判和調解。(張敬偉)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