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15日電 針對國內房價上漲迅猛之勢,不久前國務院常務會議連續更改應對措施,并明確推出四大組合舉措“重拳”。香港大公報日前刊發肖隆平文章以為,這四條“藥方”并不是對癥下藥的“藥方”。
文章摘錄如下:
且看第一條──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給。其中特別提出要在用地上適當增加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公共租賃住房的供應。從供求關系假象上看,中國的房市確實是供不應求,但如果拿出空置率來反駁的話,似乎事實并非如此。因此,如果真想解決供求關系緊張局面,首先就應該解決空置率問題,再想辦法盡量增建新樓盤。
再看第二條──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抑制是必須的,但是怎么抑制才能真正起到抑制投機作用,僅僅通過營業稅政策的調整就能達到抑制效果嗎?有一個事例或許能夠很好地說明問題,北京一位胡姓業主去年9月份花了190萬購買了一套南三環附近某小區135平方米的三居室,11月份就以290萬掛牌房產中介處。兩個月凈賺100萬,這比很多生意都好做,多交一點點營業稅又能算得了什么?
再看第三條──加強市場監管。加強監管是必須的,但怎么監管才算到位,又應該監管誰?這或許是個很值得深思的問題。《中國新聞周刊》曾做過調查,大多數土地違法違規的主體是地方政府。中國的房地產行業充斥著政府與所謂開發商的交易。那么,如果只是監管開發商,又怎能起到監管作用?
最后看第四條──大規模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這也是一項必須做的工作,但關鍵是能否做到位,保障房都給誰保障了?保障房給誰保障、怎么保障才是關鍵而非建設多少保障房。
因此,要真正讓“國四條”做到對房市對癥下藥,還需更深入地了解更多真實的情況,而非重視并改變措辭。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