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24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24日刊發時事評論員馬玲的文章《滾雪球的大北京大上海》,作者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北京,感到大城市病日益明顯,而對比大城市與小城市的生活品質,其一時困惑了。
文章摘錄如下:
從六環路的東頭跑到六環路的西頭去辦事,車開出去就是七八十公里。目前北京的汽車保有量在380萬輛左右,道路幾乎條條擁堵,辦事的時間大都消耗在路上,中國的首都已被稱為中國的“首堵”。
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的腳步越來越近,這個博覽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前不久,我去上海一個傳媒論壇,看了上海博覽會建設現場,也去了鄰近的江蘇省看了小城市。對比大城市與小城市的生活品質,我一時困惑了:更美好的生活到底是在大城市還是在小城市?
踏足世界聞名的大上海,頓感一派嘈雜喧囂,而步入江蘇小城張家港,頃刻被一片安寧清爽包圍。
城市化進程風起云涌
我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北京,感到大城市病日益明顯,中國的首都已被稱為中國的“首堵”。專家認為,北京由于水資源短缺,人口上限為1800萬,但現在北京居民加上外來長住人口,已近1700萬,且每年仍以高速度增加。每逢節假日的長休,大量外地觀光客涌入北京,舉目望去到處人山人海。
更有甚者,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金巖石近期發出驚人之語:在城市化的進程中,中國非常有可能形成北京、上海兩大超級都市。他認為這兩大超級都市的人口將超過總人口的30%,達到5億人,大北京將達3億人,大上海將達2億人。為此,房價當然要上漲,與當前價格相比再翻一倍都有可能。
上海世博會志愿者的副口號是:“Our City, Your Joy”。在世博會之氛圍環繞下,讓我們回顧一番中國城市在改革開放后的發展步伐,并兼同探討一下city和joy的問題。
據悉,2000年初始之時,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曾經預告:世界將有兩大事件會對于21世紀人類社會進程帶來深刻影響,一是以美國為首的新技術革命(互聯網已見證),二是中國興起的城市化運動(正在形成見證)。由此可見,中國的城市化已成為具有世界意義的行動。
中國社會科學院2009年6月15日發布的《城市藍皮書》中表示:近年來,中國城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截至2008年末,城鎮化率達到45.7%,擁有6.07億城鎮人口,形成建制城市655座,其中百萬人口以上特大城市118座,超大城市39座。目前,中國城市人口超過千萬的大城市有:北京、上海、重慶、廣州、天津。
中國的城市化運動還在轟轟烈烈地大規模演進。專家指出,根據城鎮化進程的一般規律,人口城鎮化水平達到60%左右時,人口城鎮化的發展速度才開始減緩,城鎮化才會轉為以城鎮現代化為重點。如此說來,中國全部的城市化進程,到2020年才能基本告一段落。
宜居小城張家港
來到江蘇的縣級小城張家港,對中國風起云涌的造城運動,我有了真切的感性認識。站在人工挖掘的0.7平方公里的暨陽湖堤岸,眺望著2002年市政府以國際招標方式聘來美國HILL景觀公司中標設計的生態新城,你不得不驚嘆:這個昔日的農村水鄉,怎么能這么美,似乎比現在中國的任何城市都干凈、宜居。
街上看不到一絲廢棄物,隨著張家港市多年對吐痰、扔煙蒂的重罰,保護環境已成為市民的習慣,不僅地面整潔,天空也很干凈。當地人言,任何污染都是這個城市的公敵。
要知道,這個2008年獲得聯合國人居獎的城市極其年輕,1962年才從常熟和江陰兩塊地域中,各劃出幾個公社,草草建立起沙洲縣。由于鄉鎮企業做得好,1986年9月,國務院批準撤銷沙洲縣,設立張家港市。迄今,這個面積只有998.48平方公里的小城,已經獲得“國家第一批衛生城市”、“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全國生態市”、 “國家節水型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際花園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90多項國家級榮譽稱號。
經濟發展使得財力雄厚,財力雄厚又使夢想實現。2000年,張家港市政府決定,利用修建沿江高速公路集中取土的機會,開挖一個大人工湖——取名暨陽湖,以期提升城市品位,改善生態環境。其后他們采取國際化招標,引進了美國景觀公司的整體設計方案。其總體功能定位是:以生態理念為指導,利用生態技術,高起點、高標準、高品位建成集休閑、娛樂、度假和居住為一體的現代化新城區。
穿行于張家港,所見商業繁榮,交通便捷,一幢幢現代化的新型住宅比比皆是,被音樂噴泉、沙灘棧橋、假日廣場、生態濕地等環繞,不難想象,這些通過綠化、水系、園林小品創造出來的自然環境,給居住其間的人們帶來了何等愜意。
尤其是,她的整體布局高雅清麗,不落俗套,堪稱頗具特點的優質城市。張家港的房價雖然也在不斷上漲,但比起她周邊的超大城市上海,價格就便宜多了,僅為那里的三分之一左右。
大北京和大上海的競爭
21世紀,有能力的國家以發展世界城市(World City)為戰略選擇,以期在全球化時代獲取更大發展空間,全球化塑造和改變著城市的功能,且強有力地影響著城市化。中國在迅速走向世界大國,北京和上海當然更想在全球化中爭得耀眼出位。為此,大北京、大上海,已是呼之欲出。
“大北京地區”是中國的首都圈,地域范圍包括北京和天津兩個直轄市,另有河北省的唐山市、保定市、廊坊市、秦皇島市、張家口地區、承德地區,面積16.87萬平方公里。這個概念由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吳良鏞教授主持推出,其規劃借鑒了大巴黎地區、大倫敦地區和紐約大都市地區的“區域整體性理論”,旨在統籌建設京津和冀北三地,試圖通過合理布局,形成完善的城鎮網絡,疏散北京部分功能,協作發展沿海港口和工業,改善區域生態環境,促進京津都市帶及區域整體發展。這個計劃五年前即已公布,但一直未見行動。
今年,鐵道部在應對金融危機展開宏觀布網的大舉措中,順便把大北京地區的概念加以實施。其中,圍繞北京打造的1小時交通圈,涵蓋天津、保定、石家莊、唐山、秦皇島、張家口、承德等城市,也就是曾經推出的大北京地區。此外,還將建設從北京到達全國絕大部分省會城市的1小時至8小時交通圈,所有鐵路工程預計2012年完工。
“大上海地區”是中國的經濟圈,地域包括長江三角洲地帶的諸多中小城市。為此,上海周邊江浙一帶的各類城市都在積極“接軌上海”,一方面想分一杯經濟之羮,另一方面想成為上海的后花園。全球金融危機后,中國經濟地位驟升,上海更成為挑戰東京和紐約、有望登上世界金融中心城市的角逐者。上海同樣在建設以她為中心的1小時和2小時交通通勤圈,大上海地區的成型也是指日可待。
而在建立金融中心的問題上,北京和上海也存在競爭。北京作為首都,本已享受著天然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但仍然在爭金融中心,北京市發改委對外發布的《意見》中,將北京定位為國家金融決策中心、金融管理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金融服務中心。北京的說法是:國際金融中心可分為多個級別,即全球范圍的金融中心、洲際性的國際金融中心、特定范疇的國際金融中心、一國對外的國際金融中心。上海則搬出黨中央,說黨中央對上海的希望和要求是,“把上海建設成為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然而北京具有的央行、證監會、銀監會、保監會這“一行三會”的獨特資源,上海是無法比的。
北京、上海這樣的超大城市雖然發展機會多,但對一般的打工者而言,要想在大城市安居頗為不易,不僅房價高,物價也高。隨著城際交通的越來越便捷,大城市周邊的小城將會越來越被人青睞,比如像上海周邊的張家港、常州、昆山這樣的中小城,其比上海宜居。北京周邊雖然還未出現張家港這樣高水平的小城,但臨近北京的河北諸多小城小鎮像燕效、廊房、涿州、香河等地,已經成為北京許多打工族的落居地。
不難看出,隨著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及城鎮化程度越來越高,不僅北京、上海這的大城市會出現滾雪球現象,使其越滾越大,真有可能大到數億人在大北京、大上海周邊圍居,就是其它大中城市,也會與周邊城鎮一起出現滾雪球的效應,使得中國的十多億人口日益居住集中。
至于水資源等關乎城市能否持續發展的問題,北京已率先開始尋找對策。
上海世博把城市與生活作為主題,無疑對中國最具實際意義,下一步的關鍵就是怎樣把城市生活變得更美好,但愿世博會后人們能找到答案并付諸實施。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